我看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材>血水草

血水草

药材名称血水草

拼音Xuè Shuí Cǎo

别名水芋金腰带、一口血、小号筒、小绿号筒、水黄连、鸡爪莲、斗篷草、马蹄草、小羊儿、血水芋、一滴血、一点血、土黄连

来源药材基源:为罂粟科植物血水草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Eomecon chionantha Hance

采收和储藏:秋季采集全草,晒干或鲜用。

原形态血水草 多年生草本,高30-60cm。植株具红橙色汁液。根和根茎匍匐,黄色。茎紫绿色,有光泽。叶基生;叶柄细长,长10-30cm,基部具窄鞘;叶片卵圆状心形或圆心形,长5-26cm,宽5-20cm,先端急尖,基部耳垂状,长2-9cm,表面绿色,背面灰绿色,有白粉,掌状脉5-7条,细脉网状,明显,边缘呈波状。花季灰绿色而略带紫红色,高20-40cm,有花3-5朵,排列成伞房状聚伞花序;苞片和小苞片卵状披针形,长0.2-lcm,先端渐尖;花萼2,盔状,长0.5-1.5cm,无毛,先端渐尖,基部合生,早落;花瓣4,白色,倒卵形,长1-2.5cm,宽0.7-1.8cm;雄蕊多数,花丝长0.5-0.7cm,花药长圆形,长约0.3cm,黄色;子房卵形或窄卵形,长0.5-1cm,无毛,花柱长0.3-0.5cm,柱头2裂。蒴果长椭圆形,长约2cm,直径约0.5cm,先端稍细小。花期3-6月,果期5-7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700-2200m的山谷、溪边、林下阴湿肥沃地,常成片生长。

资源分布:分布于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性味苦;寒;有小毒

归经肝;肾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活血止痛;止血。主目赤肿痛;咽喉疼痛;口腔溃疡;疔疮肿毒;毒蛇咬伤;癣疮;湿疹;跌打损伤;腰痛;咳血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30g;或浸酒。外用:适量,鲜草捣烂敷;或晒于研未调敷;或煎水洗。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米仔兰花

    药材名称米仔兰花拼音Mǐ Zǎi Lán Huā别名逻罗花、米兰花、树兰花。来源药材基源:为楝科植物米仔兰Aglaia odorata Lour.的花。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glaia odorata

  • 红粘谷

    药材名称红粘谷拼音Hónɡ Zhān Gǔ别名老粘谷、风迎花、红苋莱、白苋菜、银苋菜、田银苋来源药材基源:为苋科植物繁穗苋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maranthus paniculatusL.采

  • 岩豆

    《全国中草药汇编》:岩豆药材名称岩豆拼音Yán Dòu来源豆科千斤拔属植物水边千斤拔Moghania fluminalis (Clarke ex prain)Li [Fleming

  • 岩石松

    药材名称岩石松拼音Yán Shí Sōnɡ别名龙胡子、龙胡须、旱灵草、中华石松来源药材基源:为石杉科植物中华石杉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Huperzia chinensis(Christ)Chin

  • 海鹞鱼齿

    《中药大辞典》:海鹞鱼齿药材名称海鹞鱼齿拼音Hǎi Yào Yú Chǐ出处《本草拾遗》来源为魟科动物赤魟等的牙齿。性味《本草拾遗》:"无毒。"功能主治《本草拾

  • 山牡丹

    《中药大辞典》:山牡丹药材名称山牡丹拼音Shān Mǔ Dān别名葛藤、跌打王、藤续断(《广西药植名录》)。出处《云南中草药》来源为旋花科植物白花银背藤的根皮或全株。全年可采。原形态藤本。叶互生,全缘

  • 大泡通

    《全国中草药汇编》:大泡通药材名称大泡通拼音Dà Pào Tōnɡ别名泡通、大木通、隔子通、饭包叶、三叉木、豆豉叶、大豆豉叶、牛嗓管、伞把木、大通塔来源五加科鹅掌柴属植物白背鹅掌柴

  • 赤茯苓

    《中药大辞典》:赤茯苓药材名称赤茯苓拼音Chì Fú Línɡ别名赤苓(《本草再新》),赤茯(《本草便读》)。出处《本草集注》来源为多孔菌科植物茯苓的干燥菌核近外皮部的淡

  • 三枝叶

    药材名称三枝叶拼音Sān Zhī Yè别名三叉叶、三爪皮、喜叶子来源药材基源:为木犀科植物滇素馨的根或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Jasminum subhumile W.W.Smith[J.subhum

  • 桑柴灰

    《中药大辞典》:桑柴灰药材名称桑柴灰拼音Sānɡ Chái Huī别名桑灰(《补缺肘后方》)。出处《唐本草》来源为桑科植物桑的木材所烧成的灰。性味《唐本草》:"味辛,寒,有小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