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常用中草药
民族药著作。西藏自治区卫生局、西藏军区后勤部卫生处合编。载西藏地区常见中草药367种,附彩图424幅。主要介绍药物的识别特征、生长环境、采集加工、功能主治。有汉、藏两种文字版本,1973年西藏人民出版社出版。
民族药著作。西藏自治区卫生局、西藏军区后勤部卫生处合编。载西藏地区常见中草药367种,附彩图424幅。主要介绍药物的识别特征、生长环境、采集加工、功能主治。有汉、藏两种文字版本,1973年西藏人民出版社出版。
证名。见《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麻,非痛非痒,肌肉内如有虫行,按之不止,搔之愈甚;木,不痛不痒,按之不知,掐之不觉,如木厚之感。由气血俱虚,经脉失于营养;或气血凝滞;或寒湿痰瘀留于脉络所致。治疗总以补
病名。指咳嗽时心胸部隐痛者。《杂病源流犀烛·咳嗽哮喘源流》:“心包络咳,心胸间隐隐作痛,宜以心经药治之。如丹皮、山栀、肉桂等。”参见心经咳嗽、咳嗽条。
见《贵州草药》。为龙葵之别名,详该条。
见《竹林寺女科秘方》。即经来黄色,详该条。
病证名。指因疳而泄泻的证候。《婴童百问》:“疳泻者,毛焦唇白,额上青纹,肚胀肠鸣,泄下糟粕是也。”疳、泻并存,治疳必须治泻,亦即按照疳证的虚实轻重,用扶脾和胃止泻的方法,如参苓白术散,随证加减,标本兼
出《岭表录异》。为脆蛇之别名,详该条。
即挑治疗法。见该条。
病名。多由肝经积毒,肺火炽盛所致。《喉科秘旨》卷上:“生于喉之上下两边,迫于小舌,有泡或红或紫,外脸皆肿,喉内不肿,舌卷粗大,此恶症也。”治宜泻火解毒。用龙胆泻肝汤,黄连解毒汤等加减。
《丹溪心法》卷二方。栝蒌仁一两,半夏二钱,贝母三钱。为末,蒸饼为丸,麻子大,每服一百丸,姜汤送下。治郁痰。
病证名。即中马毒,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