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见《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四。泛指一切咽喉病的总称。参阅有关各条。
见《景岳全书·小儿则》。即白术散第五方,见白术散条。
【生卒】:十二世纪【介绍】:南宋医生。临安府(今浙江杭州)人。善治痢,在杭州一药铺坐堂。曾因治愈宋高宗的“冷痢”而著名。
即阳和解凝膏,见该条。
见《民间常用草药汇编》。为芋梗之别名,详该条。
出《神农本草经》。为黄连之别名,详该条。
指各种针刺和灸治的方法而言。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五刺、九刺、十二刺及针刺和艾灸补泻方法的记载,后世又续有发展。刺灸法为针灸学术的重要内容之一,使用适当与否,对临床疗效有很大的影响,具体方法,参见有关
见《湖南药物志》。为兖州卷柏之别名,详该条。
见《中药志》。为白芥子之别名,详该条。
证名。口角流涎,难以控制。《张氏医通》:“夫脾主涎,脾虚则不能收摄,多兼流涎。”参见脾风多涎、脾热多涎、脾冷涎多、脾虚多涎各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