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方剂>贝母丸

贝母丸

太平圣惠方》卷十四:贝母丸

药方名称贝母丸

处方贝母45克(煨令微黄)桔梗30克(去芦头)甘草30克(炙微赤,锉)紫菀30克(洗,去苗、土)杏仁15克(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

制法上药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宜肺止咳,化痰平喘。主伤寒后,暴嗽喘急,欲成肺痿劳嗽。

用法用量每服20丸,不计时候,以粥饮送下。另用如弹子大1丸,绵裹含咽。

摘录太平圣惠方》卷十四

普济方》卷二九○:贝母丸

药方名称贝母丸

处方贝母半斤,皂角子半斤。

制法上为细末,用皂角半斤锉碎,搓揉浓水,滤过,作膏子和药末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便毒,瘰疬。

用法用量每服50-70丸,早晨酒送下。

摘录普济方》卷二九○

《圣惠》卷七十:贝母丸

药方名称贝母丸

处方贝母1两(酥炙微黄),款冬花2两,桂心1两,百合1两,紫菀1两(洗,去苗土),杏仁2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木乳2两(去粗皮,涂酥,炙令黄),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细末,研入杏仁令匀,炼蜜为末,如弹子大。

功能主治妇人咳嗽不止。

用法用量常含1丸咽津,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七十

《圣惠》卷十四:贝母丸

药方名称贝母丸

处方贝母1两半(煨令微黄),桔梗1两(去芦头),甘草1两(炙微赤,锉),紫菀1两(洗,去苗土),杏仁半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伤寒后暴嗽,喘急,欲成肺痿劳嗽。

用法用量每服20丸,以粥饮送下,不拘时候;如弹子大,绵裹1丸,含咽亦佳。

摘录《圣惠》卷十四

《圣惠》卷六:贝母丸

药方名称贝母丸

处方贝母半两(煨令微黄),细辛3分,桂心1两,菖蒲3分,甘草1分(炙微赤,锉),百合(半两),紫菀3分(洗,去苗土),杏仁半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

功能主治肺脏伤风冷,喘促咳嗽,言语声嘶,咽喉不利。

用法用量每服1丸,以绵裹,含咽津,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六

幼幼新书》卷十六引《玉诀》:贝母丸

药方名称贝母丸

处方贝母、天南星(姜制)、人参茯苓甘草(炙)、白附子各等分,皂角子7个(炮)。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

功能主治咳嗽作呀呷声,小儿齁(鼻合)。

用法用量每服5-7丸,薄荷汤吞。

摘录幼幼新书》卷十六引《玉诀》

圣济总录》卷六十五:贝母丸

药方名称贝母丸

处方贝母(去心,炒紫色)4两,款冬花3两,紫菀(去苗土)2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久咳嗽。

用法用量每服20丸,食后生姜汤送下,1日2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六十五

圣济总录》卷六十五:贝母丸

药方名称贝母丸

别名百花丸

处方贝母(去心,炒)1分,白茯苓(去黑皮)1分,麦门冬(去心,焙)1分,山芋1分,百合1分,甘草(炙,锉)半两,阿胶(炙燥)半两,五味子1两。

制法上为细末,用黄蜡1两2钱熔作汁,入末拌和为丸,如弹子大。

功能主治咳嗽,上膈烦满。

用法用量百花丸(《普济方》卷一五七)。

摘录圣济总录》卷六十五

《圣惠》卷七十七:贝母丸

药方名称贝母丸

别名千金丸

处方贝母(煨微黄)1分,甘草(炙微赤,锉)1分,秦椒(去目及闭口者,微炒去汗)1分,干姜(炮裂,锉)1分,桂心1分,粳米1分,石膏(细研)1分,黄芩1分,大豆黄卷1分,石斛(去根,锉)1分,当归半两(锉,微炒),大麻仁3分。

制法上为末,用枣肉为丸,如弹子大。

功能主治妇女横产,或颠倒,胞衣不出,伤毁不下,产后余病,汗出,烦满不止,少气逆满。

用法用量千金丸(《普济方》卷三五七)。

摘录《圣惠》卷七十七

圣济总录》卷二十四:贝母丸

药方名称贝母丸

处方贝母(去心)2两,甘草(炙)3分,旋覆花半两,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研如膏)4两,天门冬(去心,焙)1两。

制法上5味,捣罗4味为末,入杏仁同研匀,炼蜜为丸,如弹子大。

功能主治伤寒心肺有热,咳嗽上气,喉中作声,痰涕口干。

用法用量每食后含化1丸,咽津。

摘录圣济总录》卷二十四

圣济总录》卷一二四:贝母丸

药方名称贝母丸

处方贝母(去心)1两半,甘草(炙)3分,杏仁(汤浸,去皮尖,炒)1两半。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

功能主治咽喉中干,肺热咳嗽多痰。

用法用量含化咽津。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二四

圣济总录》卷一六五:贝母丸

药方名称贝母丸

处方贝母(去心)2两,赤茯苓(去黑皮)2两,紫菀1两,桑根白皮(锉)1两,五味子1两,杏仁(去皮尖双仁,炒,别研膏)1两,人参1两,大枣10枚(煮熟,去皮核,别研膏)。

制法上8味,除研2味外,捣罗为末,以杏仁枣膏拌,如干,更入炼蜜少许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产后头面四肢肿满,气喘咳嗽。

用法用量每服20丸至30丸,浓煎商陆根汤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六五

《鸡峰》卷十一:贝母丸

药方名称贝母丸

处方贝母不以多少。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

功能主治消痰热,润肺止咳。主久嗽,咽嗌妨闷,咽痛咯血,肺痈,肺痿。

用法用量每服1丸,食后含化,日3次。

摘录《鸡峰》卷十一

圣济总录》卷八十二:贝母丸

药方名称贝母丸

处方贝母(去心)3分,蛤蚧1对(洗净,涂酥,炙黄),紫菀(去苗土)1两,防己(细锉)1两,桑根白皮(锉,炒)1两,人参1两,赤茯苓(去黑皮,锉)1两,款冬花1两,天门冬(去心,焙)1两,葶苈子(隔纸炒)1两,大黄(锉,炒)1两,白槟榔(锉)1两,百部1两,紫苏子(炒)1两,木香半两,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炒)半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脚气咳嗽。

用法用量每服10丸,空腹米饮送下,日午再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八十二

猜你喜欢

  • 肝肾兼补丸

    药方名称肝肾兼补丸处方熟地、枸杞子、山萸肉、五味、茯神、菊花、生神曲、谷精草、山药。功能主治补肝肾。主瞳神散大,左偏头痛先损左目,是焦烦郁勃,阳升化风,却伤血液使然。摘录方出《临证指南医案》卷八。名见

  • 豮肝丸

    药方名称豮肝丸处方茯神(去心木)、白茯苓(去皮)、姜黄、白术、黄蓍、羌活、五加皮、川乌(炮.去皮脐)、薏苡仁、木瓜、半夏曲、神曲、天雄(炮.去皮)、白芍药、乳香(别研)、没药(别研)、防风、独活、当归

  • 酒症圆

    药方名称酒症圆处方雄黄(拣六个.如皂荚子大)、巴豆(不去皮.不出油)、?各十五个。炮制右三味,同研细,入白面称重五两半,滴水和如豌豆大,候稍干,入麸内同炒香,将一粒放水中。如药粒浮于水上,即去麸不用。

  • 神效琥珀散

    药方名称神效琥珀散处方琥珀15克磁石15克(烧,酒淬七遍,细研,水飞过)桂心15克滑石15克 葵子15克 川大黄15克(锉碎,微炒)腻粉15克木通15克木香15克制法上药捣细罗为散。功能主治治石淋,水

  • 补方丸

    药方名称补方丸处方白术1两,熟地1两,当归半两,白芍药(炒)半两,川芎半两,黄耆半两,人参半两,陈皮半两。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妇人虚损诸疾。用法用量每服50-70丸,温水送下。

  • 柳白皮汤

    药方名称柳白皮汤处方柳白皮3升。制法上细锉,如棋子大。功能主治脚气缓弱,疼痹肿满。用法用量以水1石,煎取6斗,取1小瓮子,可受1石者,纳汤瓮中,以两木横瓮底,脚踏其上,汤不得过三里穴,如此3度,即消。

  • 柳光散

    《丹台玉案》卷六:柳光散药方名称柳光散处方斑蝥(去翅、足)大枫子各6克 川槿皮枯矾轻粉各9克 白砒1.5克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治顽癣。用法用量醋调,搽患处。摘录《丹台玉案》卷六《玉案》卷六:柳光散药

  • 半夏甘桂汤

    药方名称半夏甘桂汤处方桂枝、半夏、茯苓、桔梗、米仁、骨脂、干姜、泽泻。功能主治少阴伤寒,咽痛,下痢,脉沉细,舌白不渴。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喉科家训》卷二

  • 虎头骨散

    《圣惠》卷五十二:虎头骨散药方名称虎头骨散处方虎头骨1两(涂酥,炙黄),牡蛎3分(炒转色),地骨皮1两,柴胡1两半(去苗),鳖甲1两(涂酥,炙黄,去裙襕),知母1两,桂心半两,川朴消1两。制法上为散。

  • 败酱饮

    药方名称败酱饮处方败酱半两,当归(切,焙)半两,芍药半两,芎?半两,竹茹1两,生干地黄(焙干)1两。制法上为粗末。功能主治产后恶露下不绝。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7分,去滓温服,1日3次。摘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