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材>辣姜子

辣姜子

药材名称辣姜子

拼音Là Jiānɡ Zǐ

别名樟树果、鸡油果、山茴香、野气辣子

来源药材基源:为樟科植物红叶木姜子的果实。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itsea rubescens Lec.

采收和储藏:9-10月果实成熟时采摘,晒干。

原形态红叶木姜子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4-10m。小枝无毛;顶芽圆锥形,鳞片无毛或仅上部有稀疏短柔毛。叶互生;叶柄长8-18mm,无毛;叶片椭圆形或披针状椭圆形,长3.5-7cm,宽1.5-3.5cm,两端渐狭或先端圆钝,膜质,下面淡绿色,两面均无毛;嫩枝、叶脉、叶柄常为红色。伞形花序腋生;花单性,雌雄异株;每一花序有雄花10-12朵,先叶开放或与叶同时开放,花梗密被灰黄色柔毛,花破裂片6,黄色,宽椭圆形,长约2mm,先端钝圆,外面中肋有微毛或近无毛,内面无毛,能育雄蕊9,花丝短,无毛,黄色,退化雌蕊细小,无毛,柱头2裂;雌花较小,花被裂片长2mm,雌蕊无毛,长2mm,子房卵形。果圆球状,黑色,直径约5mm,梗长0.8-1cm,先端稍增粗,有疏柔毛。花期3-4月,果期9-10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山谷常绿阔叶林中空隙处或林缘。

资源分布:分布于陕西、湖北、湖南、四川、贵州、云南、西藏等地。

性状性状鉴别 果实圆球形或椭圆形,长5-10mm,直径约5mm,表面黑褐色,基部可见约1cm长的果柄,果核硬脆,内含种子1枚,富油性。气芳香,味辛凉。

性味辛;微温

功能主治温中理气;消食化滞。主脘腹疼痛;食滞腹胀;呕吐泄泻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5g。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毒蛆草

    药材名称毒蛆草别名透骨草、一马光、接生草、老婆子针线来源毒蛆草科(透骨草科)毒蛆草Phryma leptostachya L. var. asiatica Hara,以全草、叶入药。生境分部黑龙江、陕

  • 卷丝苦苣苔

    《中药大辞典》:卷丝苦苣苔药材名称卷丝苦苣苔拼音Juǎn Sī Kǔ Jù Tái别名渣加哈梧(藏名)出处《西藏常用中草药》来源为苦苣苔科植物卷丝珊瑚苣苔的全草。7~8月采收。原形

  • 土箭芪

    《中药大辞典》:土箭芪药材名称土箭芪拼音Tǔ Jiàn Qí出处《四川常用中草》来源为瑞香科植物一把香的根。全年可采。原形态一把香,又名:长花荛花。灌木,高约1米。根长而略分枝,皮

  • 三分三

    《全国中草药汇编》:三分三药材名称三分三拼音Sān Fēn Sān别名大搜山虎、山野烟、山茄子来源为茄科赛莨菪属植物三分三Anisodus acutangulus C. Y. Wu et C. Che

  • 狼肉

    《中药大辞典》:狼肉药材名称狼肉拼音Lánɡ Ròu出处《饮膳正要》来源为犬科动物狼的肉。原形态狼(《诗经》),又名:毛狗(《纲目》)。体长1~1.6米,尾长35~50厘米,体重3

  • 吕宋果

    《中药大辞典》:吕宋果药材名称吕宋果拼音Lǚ Sònɡ Guǒ别名加穵弄、宝豆(《本草补》),苦果(《药材资料汇编》)。出处《纲目拾遗》来源为马钱科植物吕宋豆的成熟种子。原形态大型木质藤本。

  • 甘紫菜

    药材名称甘紫菜拼音Gān Zǐ Cài来源藻类红藻门甘紫菜Porphyra tenera Kjellm.,以叶状体入药。功能主治主治瘿瘤脚气。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阿魏侧耳

    药材名称阿魏侧耳拼音ā Wèi Cè ěr来源药材基源:为白蘑科真菌阿魏侧耳的子实体。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Fructificatio Pleuroti Ferulae采收和储藏:采收子实体,除去杂质,

  • 土一枝蒿

    《中药大辞典》:土一枝蒿药材名称土一枝蒿拼音Tǔ Yì Zhī Hāo别名野一枝蒿、白花一枝蒿、蜈蚣草(《文山中草药》),马茴香、飞天娱蚣、一支蒿(《云南思茅中草药选》),一枝蒿、茅草一枝蒿

  • 白沙糖

    《中药大辞典》:白沙糖药材名称白沙糖拼音Bái Shā Tánɡ别名石蜜(《唐本草》),白糖(《子母秘录》),糖霜(《日用本草》),白霜糖(《本草备要》)。出处《纲目》来源为禾本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