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食管的末段。②鸟类受食之处。
见《南宁市药物志》。为阳桃之别名,详该条。
食疗著作。本书是《陈修园医书五十二种》之一,未著撰人。书中阐发“药食同源”的思想,收载食物312种,其中植物类190种,动物类122种,详述食物主治、功用,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介绍】:见吕田条。
病证名。见《世医得效方》卷十七。由肝胃两经湿热者,症见舌边起白点溃烂,口苦善怒,小便短赤,脉象弦数。治宜清泻肝胆湿热,用龙胆泻肝汤。由心脾热毒熏蒸者,则舌面和舌体溃烂,肿痛皆甚,饮食有碍。治宜泻心脾之
病证名。见清·吴溶堂《保婴易知录》。小儿初生时,腮内生如米豆大一小疱,次日渐大,如有所含,故名含腮。若不早治,则可蚀破腮颊。宜先以盐汤洗净患处,然后用二金散(鸡内金、郁金等分)吹之。
证名。里实证的别称。《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伤寒十三日,过经谵语者,以有热也,当以汤下之。若小便利者,大便当鞭,而反下利,脉调和者,知医以丸药下之,非其治也。若自下利者,脉当微厥,今反和者,此
即间接灸。见该条。
病证名。见《平治会萃》卷三。即酒齇鼻。详该条。
古病名。又名心脏中风。指风邪入中于心经而致的症候。主症为发热,不能起,或但偃卧不可倾侧等。《金匮要略·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心中风者,翕翕发热,不能起,心中饥,食即呕吐。”《诸病源候论·风病诸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