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阴跷脉病

阴跷脉病

病证名。由阴跷脉经气异常所致的病症。《灵枢·热病》:“目中赤痛,从内眦始,取之阴跷。”《难经·二十九经》:“阴跷为病,阳缓而阴急。”《奇经八脉考》:“寸口脉后部左右弹者,阴跷也,动苦癫癎,寒热皮肤淫痹,又为少腹痛里急,腰及髋窌下相连,阴中痛,男子阴疝,女子漏下不止。”《杂病源流犀烛·阳跷阴跷脉病源流》:“阴跷病,阳缓而阴急。阴急则阴厥,足胫直,五络不通。洁古云:表和里病,为阳不病而阴病。阴病则热,甘草干姜汤。”

猜你喜欢

  • 实热

    外感病邪化热入里,邪气盛正气足时所表现的证候。如高热、烦渴引饮、便秘或腹痛拒按、尿黄赤,苔黄干,脉数实等。治以清泻实热为大法。参见实热证条。

  • 巢氏病源

    见诸病源候论条。

  • 鲤鲮丸

    《串雅内编》卷一方。当归尾五钱,大黄、荆芥、桔梗、炙乳香、炙没药各二钱,黄芩、连翘各三钱,防风、羌活各二钱五分,朱砂一钱五分,全蝎一钱,蝉蜕二十个,僵蚕二十五条,黄明胶(土炒)一两,雄黄七分,蜈蚣四条

  • 狗疔

    病名。出《疡医准绳》卷二。色赤而长带尖,有寒热。治同疔疮。

  • 五脏苦欲补泻

    用药法则之一。根据五脏生理特性及病变采用补泻法则。《素问·藏气法时论》:“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心苦缓,急食酸以收之;……脾苦湿,急食苦以燥之;……肺苦气上逆,急食苦以泄之;……肾苦燥,急食辛以润

  • 为之

    经穴别名,出《医学原始》。即长强,见该条。

  • 不得眠

    证名。指不寐症。《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虚劳虚烦不得眠,酸枣仁汤主之。”《金匮要略·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治》:“衄家不可汗,汗出必额上陷,脉紧急,直视不能眴,不得眠。”《景岳全书·杂

  • 集验良方

    见集验良方拔萃条。

  • 躯骨

    即躯干骨。包括脊骨、胸骨、肋骨等。

  • 杨雨苍

    【介绍】:见钱秀昌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