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太平圣惠方》。即皂角刺,详该条。
指第四胸椎。《素问·刺热篇》:“四椎下间主鬲中热。”
见《厘正按摩要术》。即胞络。详该条。
见《江苏药材志》。为枳椇子之别名,详该条。
小儿诊法之一。诊察食指掌面的表浅小静脉。幼儿皮肤薄嫩,指纹比较明显,三岁以下的小孩,常结合指纹的变化以辅助切诊。此法始见于唐代王超《水镜图诀》,是从《灵枢》诊鱼际络脉法发展而来,主要是观察指纹的颜色和
【介绍】:宋代人。生平不详。著《陈氏小儿方》1卷,已佚。
见《石雅》。为云母之别名,详该条。
见徐州《单方验方新医疗法选编》。为黄荆枝之别名,详该条。
见《全国中草药汇编》。为蜣螂之别名,详该条。
《痧胀玉衡》卷中方。桃仁、红花、独活、细辛、山楂、香附、青皮。水煎,加童便服。治倒经痧,即经行之际,适遇痧发,经阻逆行,或鼻衄,或吐血,肚腹肿胀,卧床不能转侧。原著无方名,本方方名来自《杂病源流犀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