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陈伯坛

陈伯坛

【生卒】:1863~1938

【介绍】:

字英畦。广东新会人。博览经史,尤好《周易》,潜心医学。曾中举,然无意仕途,专心研讨仲景之学。清末曾任广东省陆军军医学堂中国医学总教习。1924年,应邀主办中医夜学馆,专授《伤寒论》,系近代之经方家。主张对仲景学说以经解经,读《伤寒论》与《金匮要略》要合璧而观;强调以阴阳为纲,阐发三阴三阳气化学说等,颇多创见。其治疗以应用经方为多,但并不排斥时方。1930年迁香港,创办伯坛中医专科学校,专授仲景之说。撰有《读过伤寒论十八卷》(1930年)、《读过金匮十九卷》、《麻痘蠡言》等。

猜你喜欢

  • 紫顶龙芽

    见《本草纲目拾遗》。为马鞭草之别名,详该条。

  • 胡甘伯

    【介绍】:见胡澍条。

  • 腑俞七十二穴

    经络俞穴。出《素问·气穴论》。指六腑的井、荥、俞、原、经、合等穴。每腑各有六穴,六腑共三十六穴,左右合计为七十二穴。

  • 走精黄

    三十六黄之一。《圣济总录》卷六十一:“走精黄,病人昏昏饶睡,四肢疼痛,面目俱黄,舌上紫色,甚则舌面坼裂,及加黑色,此是走精黄,宜用药烙之。”参见黄疸有关条。

  • 耳蕈

    病名。见《疮疡经验全书》卷一。①由肝胃肾三经之火毒凝聚而成。症见耳孔内赘生物,头大蒂小,形似蘑菇,微肿闷疼,若色红皮破者,偶然犯之,则痛引头顶。治宜清热泻火,解毒止痛。内服栀子清肝汤加减。外用硇砂散点

  • 病名。古亦作写。①泄泻的简称。亦有仅指水泻者。《奇效良方·泄泻门》:“泻者,一时去水如注泄。”详泄泻条。②指呕吐。魏·张揖《广雅·释宫》:“吐,泻也。”《礼记·曲礼》孔疏:“写谓倒转之也。”详呕吐条。

  • 泄郁汤

    《杂病源流犀烛·内伤外感门》卷十八方。紫菀、贝母、桔梗、沙参、香附、砂仁、白蒺藜。水煎服。治肺郁。

  • 海薯藤

    见《广西本草选编》。为鲎藤之别名,详该条。

  • 索子果

    见《南宁市药物志》。为使君子之别名,详该条。

  • 病穿板

    病名。出《证治准绳·疡医》卷四。即涌泉疽。见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