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李氏草秘》。为菟丝之别名,详该条。
见《青海常用中草药手册》。为鸡娃草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见《圣济总录》卷九十四。多因邪热灼肾而致。症见少腹急痛,尿时排出白色粘液。宜内服大建中汤。
证候名。即脾虚寒。《千金要方》:“右手关上脉阴虚者,足太阴经也。病苦泄注,腹满气逆,霍乱,呕吐,黄瘅心烦,不得卧,肠鸣,名曰脾虚冷也。”参见脾虚寒条。
见《广东中药》Ⅱ(生草药部分)。为徐长卿之别名,详该条。
出《疡科选粹》卷七。即瘤之别称。详该条。
【介绍】:见沈好问条。
证名。即呃逆。《医林改错》卷上:“呃逆俗名打咯忒。”详呃逆条。
见《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天津市南开医院)。金钱草30克,草薢、海金砂各15克,琥珀(冲服)1.5克,石苇、冬葵子、篇蓄、瞿麦、车前子、滑石各9克,甘草6克。水煎服。功能清热利湿,通淋化石。治输尿管
见膝阳关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