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中国药学大辞典》。即茯苓,详茯苓条。
病名。出《疮疡经验全书》卷三。即乳疬。乳中结核之一种。多见于女子青春发育期,多因冲任不调,气滞痰郁而成。证见乳头晕下扁圆形肿块,轻度疼痛及压痛。多在数周后逐渐消散而自愈。如若不愈,治宜调理冲任,开郁化
病名。指任脉经经气异常而致的病症。《素问·骨空论》:“任脉为病,男子内结七疝,女子带下瘕聚。”《脉经》卷二:“脉来紧实细长至关者,任脉也。动苦少腹绕脐下引横骨、阴中切痛。”又:“横寸口边丸丸,此为任脉
五脏郁证之一。《赤水玄珠》卷十一:“肺郁者,皮毛燥而不润,欲嗽而无痰。治宜桔梗、麻黄、豆豉。”参见五脏郁证条。
调,调节、料理之意。指产时料理产妇应注意的事项。《傅青主女科》:“调产者,产母临月,择稳婆,办器用,备参药。产时不可多人喧闹,二人扶身,或凭物站。心烦,用滚水调白蜜一匙,独活汤更妙,或肌服糜粥少许,勿
经穴别名。出《针灸聚英》。即冲门,见该条。
见《本草纲目》。为蜣螂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银海精微》谓本证有三:初生时血露入眼,以致眼生赤烂;胎毒所致,产后三、四月,两眼红赤湿烂、眵粘四眦;乳儿眼生湿烂,甚至面部亦生疵湿疮痒。三者通号胎风赤烂。治宜清热解毒,祛风除湿。可选用小防风
仰卧。《素问·评热病论》:“不能正偃者,胃中不和也。”
见六译馆医学丛书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