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骨火丹

猜你喜欢

  • 胎热

    病证名。①出《小儿药证直诀》。指小儿在母胎时感热所致的症候。前人认为多由孕母恣食辛热炙煿之物,或患热病失于清解,使儿受之,生后目闭面赤,眼胞浮肿,烦啼不已,溺赤粪稠。治宜清热解毒。用大连翘饮或清胃散。

  • 泽前

    经外奇穴名。见《中国针灸学》。位于尺泽前下一寸,直对中指处。主治甲状腺肿大,上肢麻痹,前臂痉挛等。直刺0.5~1寸。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 王仲丘

    【介绍】:唐代养生医家。撰有《养生纂录》1卷,已佚。

  • 天火

    病名。出《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二。即丹毒。见该条。

  • 蜀椒丸

    《外台秘要》卷七引张文仲方。蜀椒(出汗)、半夏各一升,炮附子一两。为末,蜜和丸,梧桐子大,每服五丸,日三次。治胸中气满,心痛引背。

  • 草乌喙

    见《药材资料汇编》。为竹节香附之别名,详该条。

  • 平脾脉

    五脏正常脉象之一。指脉来柔和而起伏有节,从容均匀之象。《素问·平人气象论》:“平脾脉来,和柔相离,如鸡践地。”

  • 张氏医书七种

    见张氏医通条。

  • ①肓膜。《素问·腹中论》:“其气溢于大肠,而著于肓。”②心下膈上的部位。参见膏肓条。

  • 狭叶蓟

    见《湖南药物志》。为苦笑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