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材>鬼笔

鬼笔

《中药大辞典》:鬼笔

药材名称鬼笔

拼音Guǐ Bǐ

别名朝生暮落花、狗溺台(《本草拾遗》)。

出处《本草拾遗》

来源为鬼笔科植物细皱鬼笔子实体

原形态子实体发生之初,为卵圆形,长径约2厘米,白色柔软,有弹力,内部发达时,则外皮破裂,抽出条柄,高10~15厘米。全体极软,头部的菌盖呈钟状,朱红色,有细微的皱纹,表面有粘液,发恶臭;柄的上部淡红色,下半部白色。

生境分部生于竹林等阴湿地处。

功能主治①《本草拾遗》:"主恶疮、疽、匿、疥、痈、蚁瘘等,并日干,末,和油涂之。"

②《纲目》:"研末,敷下疳疮。"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鬼笔

药材名称鬼笔

拼音Guǐ Bǐ

别名朝生暮落花、狗溺台、蛇卵蛋、狗鞭参、蛇头菌

出处出自《本草观目拾遗》:朝生暮落花,生粪秽处,头如笔,紫色,朝生暮死。菌从地出者,皆主疮疥,牛粪上黑菌尤佳。更有烧作灰地,经秋雨生菌重台,名仙人帽,大主血。《纲目》:鬼笔,此亦鬼盖之类而无伞者,红紫松虚,如花之状,故得花名。

来源药材基源:为鬼笔科真菌红鬼笔的子体。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hallus rubicundus (Bosc.)Fr.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洗净,晒干。

原形态子实体高6-20cm,幼期包于白色的肉质膜内。菌盖钟形,高1.5-3.3cm,宽1-1.5cm,顶端平截,中央有一穿孔,外表具网络和凹巢。表面覆盖以青褐色、粘而有臭气的孢体,菌柄圆柱状,橘红色,向下色渐淡,中空,海绵质。孢子椭圆形,透明,(4-4.5)μm×2μm。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竹林或混交林地、路边或田野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华北、西南及辽宁、陕西、江苏、浙江、福建、湖南、广东、广西、等地。

性味苦;性寒;有毒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肿生肌。主恶疮;痛疸;喉痹;刀伤;烫火伤

用法用量外用;适量,研末敷或香油调涂。

注意本品有毒,禁服

各家论述1.《本草拾遗》:主恶疮、疽、NI、疥、痈、蚁瘘等,并日干,末,和油涂之。

2.《纲目》:研末,敷下疳疮。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龙州线蕨

    药材名称龙州线蕨拼音Lónɡ Zhōu Xiàn Jué来源药材基源:为水龙骨科植物龙州线蕨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olysis morsei Ching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收,洗净,晒干。原

  • 圆叶白杨树

    药材名称圆叶白杨树拼音Yuán Yè Bái Yánɡ Shù别名响叶杨来源杨柳科圆叶白杨树Populus bonatii Levl.,以皮、叶入药。

  • 红皮

    《全国中草药汇编》:红皮药材名称红皮拼音Hónɡ Pí别名粘高树、赤血仔、栓叶安息香来源安息香科红皮Styrax suberifolium Hook. et Arn.,以叶、根入药

  • 毛桤

    药材名称毛桤拼音Máo Qī别名牛屎树、罗拐木、菜壳蒜来源桦木科毛桤Alnus lanata Duthie,以嫩叶、皮入药。生境分部西南地区。性味涩,平。有小毒。功能主治解毒,清热,利湿。毒

  • 土藁本

    药材名称土藁本拼音Tǔ Gǎo Běn别名芹菜三七、香藁本、石防来源药材基源:为伞形科植物白苞芹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Nothosmyrnium japonicum Miq.采收和储藏:秋季采挖,

  • 绵羊角

    药材名称绵羊角拼音Mián Yánɡ Jiǎo来源偶蹄目牛科绵羊Ovis aries L.,以角入药。生境分部全国各地。功能主治滋补强壮,清热明目。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青皮

    《中国药典》:青皮药材名称青皮拼音Qīnɡ Pí英文名PERICARPIUM CITRI RETICULATAE VIRIDE别名四花青皮、个青皮、青皮子来源本品为芸香科植物橘Citrus

  • 硫黄菌

    《全国中草药汇编》:硫黄菌药材名称硫黄菌别名硫黄多孔菌来源真菌类担子菌纲多孔菌目多孔菌科硫黄多孔菌Tyromyces sulpbureus (Bull. ex Fr.) Donk,以子实体入药。生境分

  • 秧青

    《全国中草药汇编》:秧青药材名称秧青拼音Yānɡ Qīnɡ别名虹香藤来源豆科黄檀属植物云贵黄檀Dalbergia yunnanensis Franch.,以根入药。四季可采,鲜用或晒干。性味辛、淡,温

  • 斑叶兰根

    药材名称斑叶兰根拼音Bān Yè Lán Gēn别名野洋参根(《贵州草药》)出处《贵州民间药物》来源为兰科植物大斑叶兰或小斑叶兰的根茎及根。夏、秋采挖。功能主治《贵州民间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