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诸病源候论》卷五十。即蛔虫。详蛔虫病条。
见《证治准绳·幼科》。即热疳。详该条。
出清·刘士季《草木便方》。为笔筒草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宋代医家。崇安(今福建崇安)人。为人淳朴,医术较高,凡求治者多全活。
【介绍】:见郭坦条。
①病证名。指容易发怒。出《灵枢·杂病》。即善怒,详该条。②喜与怒的合称。《灵枢·百病始生》:“喜怒不节则伤藏。”
收涩法之一。治疗妇女血崩、经行不止、带下淋漓等病症的方法。如血崩或经行不止,偏阴虚血热者,用固经丸;带下淋漓,偏湿热者,用樗树根丸。
金代医官职称。为御药院低等医官,官阶从九品。参见御药院条。
出《素问·气穴论》。即阴跷脉的照海穴,阳跷脉的申脉穴,左右共四穴。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八方。猪膏、生姜汁各二升,青蒿汁、天门冬汁各一升。用微火,银器内熬成膏,每服一匙,不拘时酒汤调下。治肝劳实热,关格牢涩,闭塞不通,毛悴色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