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材>刺齿凤尾蕨

刺齿凤尾蕨

药材名称刺齿凤尾蕨

拼音Cì Chǐ Fènɡ Wěi Jué

英文名all-grass of Disparate Brake

别名半边双、半边旗

出处始载于《中国高等植物图鉴》。

来源药材基源:为凤尾蕨科植物刺齿凤尾蕨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teris dispar Kunze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收,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陆生多年生蕨类植物,植株高30-80cm。根茎短而横生,密生棕色披针形鳞片。叶草质,密生,二型;营养叶柄栗色至栗褐色,长8-12cm,3-4棱,光滑,仅在基部有棕色线形鳞片,叶轴及羽轴两侧隆起的狭边上有短轴;叶片长圆形至长圆状披针形,长15-40cm,宽6-15cm,先端尾状,二回单数深羽裂或二回半边深羽裂;侧生羽片4-6对,柄极短,羽片三角状披针形或三角形,基部偏斜,先端尾状,羽裂几达羽轴,第1对最大,长5-8cm,宽2-3cm;裂片4-9枚,长圆形或狭长圆形,仅营养叶顶部有刺尖锯齿;侧脉分叉,小脉伸于锯齿内。孢子叶与营养叶相似而较长,叶片狭卵形;侧生羽片5-7对,裂片先端渐尖。孢子囊群线形,生于羽片边缘的小脉上,仅顶部不育;囊群盖线形,膜质,灰绿色,全缘。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400-950m的阔叶林中或疏林下。

资源分布:分布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南、广西、四川、贵州等地。

化学成分含异蕨甙(isopteroside)C,对映-11α-羟基-15-氧代-贝壳杉-16-烯-19-羟酸(ent-11α-hydroxy-15-oxo-kaur-16-en-19-carboxylic acid),对映-11α-羟基-15-氧代-16S-贝壳杉烷-19-羟酸(ent-11α-hydroxy-15-oxo-16S-kaurane-19-carboxylic acid),对映-11α-羟基-15-氧代-16R-贝壳杉烷-19-羟酸(ent-11α-hydroxy-15-oxo-16R-kaurane-19-carboxylic acid),对映-7α,9-二羟基-15-氧代-16S-贝壳杉烷-19-,6β-内酯(ent-7α,9-dihydroxy-15-oxo-16S-laurane-19,6β-olide),对映-7α,9-二羟基-15-氧代-贝壳杉-16-烯-19,6β-内酯(ent-7α,9-dihydroxy-15-oxo-kaur-16-en-19-,6β-olide),还含刺齿凤尾蕨糖甙[glycoside(pteris dispar)]A、B、C。

性味苦;涩;凉

归经肝;大肠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祛瘀凉血。主痢疾;泄泻;痄腮;风湿痹痛;跌打损伤;痈疮肿毒;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外用:适量,捣敷。

各家论述《新华本草纲要》:全草,味苦、涩,性凉。有清热解毒、止血生肌、祛淤活血的功能。用于肠炎、痢疾、腮腺炎、风湿、疮毒、蛇咬伤及跌打损伤等症。广西民间用根止血。据云,效果近似云南白药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小果野葡萄藤

    药材名称小果野葡萄藤拼音Xiǎo Guǒ Yě Pú Tɑo Ténɡ别名补刀藤、穿过山、山葫芦、假葡萄、葡萄血藤、野葡萄、大血藤、果麻栓。来源药材基源:为葡萄科植物小果野葡萄的根皮或茎叶。拉丁植物动

  • 饭包草

    药材名称饭包草拼音Fàn Bāo Cǎo别名大号日头舅、竹叶菜、千日菜、火柴头来源鸭跖草科饭包草Commelina bengalensis L.,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河北、陕西、江苏、浙江、

  • 驴头

    《中药大辞典》:驴头药材名称驴头拼音Lǘ Tóu出处《千金·食治》来源为马科动物驴的头。功能主治治中风头眩,消渴,黄疸。①《千金·食治》:"头烧却毛,煮取汁,以

  • 大花糙苏

    《全国中草药汇编》:大花糙苏药材名称大花糙苏别名老鼠刺来源唇形科大花糙苏Phlomis megalantha Diels,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陕西、山西、四川。性味苦、微辛,凉。功能主治祛风,清热解毒

  • 大黄花

    《全国中草药汇编》:大黄花药材名称大黄花别名白蒿茶、兴安芯芭、芯玛芭来源玄参科大黄花Cymbaria dahurica L.,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黑龙江、内蒙古、河北。性味微苦,凉。功能主治祛风湿,利

  • 岩败酱

    《全国中草药汇编》:岩败酱药材名称岩败酱拼音Yán Bài Jiànɡ来源败酱科岩败酱Patrinia rupestris Juss.,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华北。化学成分

  • 走马胎叶

    《中药大辞典》:走马胎叶药材名称走马胎叶拼音Zǒu Mǎ Tāi Yè出处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来源为紫金牛科植物走马胎的叶片。原形态植物形态详"走马胎"条。性味《陆

  • 地丁

    药材名称地丁拼音Dì Dīnɡ别名箭头草(《普济方》),羊角子(《乾坤生意秘韫》),独行虎(《纲目》),地丁草(《本草再新》),如意草(《随息居饮食谱》)。出处《本经逢原》来源为堇菜科植物紫

  • 洋白蜡树

    药材名称洋白蜡树拼音Yánɡ Bái Là Shù出处始载于《华北经济植物志要》。来源药材基源:为木犀科植物美洲绿(木岑)格的树皮。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Fraxinus pennsylvanica M

  • 巴豆壳

    《中药大辞典》:巴豆壳药材名称巴豆壳拼音Bā Dòu Ké别名巴豆皮(《宣明论》)。出处《纲目》来源为大戟科植物巴豆的种皮。植物形态详"巴豆"条。功能主治①《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