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材>南瓜叶

南瓜叶

《中药大辞典》:南瓜叶

药材名称南瓜叶

拼音Nán Guā Yè

出处《岭南草药志》

来源葫芦科植物南瓜叶片,夏、秋采收。

化学成分含叶绿素。为天然食用色素。

功能主治治痢疾,疳积,创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2~3两;或入散剂。外用:研末掺。

复方①治风火痢:南瓜叶(去叶柄)七至八片。水煎,加食盐少许服之,五至六次即可。(《闽东本草》)

②治小儿疳积:南瓜叶一斤,腥豆叶(即大眼南子叶)半斤,剃刀柄二两。晒干研末。每次五钱,蒸猪肝服。(《岭南草药志》)

③治刀伤:南瓜叶,晒干研末,敷伤口。(《闽东本草》)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南瓜叶

药材名称南瓜叶

拼音Nán Guā Yè

英文名Cushaw leaf

出处出自《岭南草药志》

来源药材基源:为葫芦科植物南瓜的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ucurbita moschata (Duch. Ex Lam.) Duch. Ex Poir.

采收和储藏:夏、秋采收,晒干或鲜用。

原形态一年生蔓生草本,茎条达2-5m。常节部生根,密被白色刚毛。单叶互生;叶柄粗壮,长8-19cm,被刚毛;叶片宽卵形或卵圆形,有5角或5浅裂,长12-25cm,宽20-30cm,先端尖,基部深心形,上面绿色,下面淡绿以,两面均被刚毛和茸毛,边缘有小而密的细齿。卷须稍粗壮,被毛3-5歧。花单性,雌雄同株;雄花单生,花萼筒肿钟形,长5-6mm,裂片条形,长10-15mm,被柔毛,上部扩大成叶状,花冠黄色,钟状,长约8cm,5中裂,裂片边缘反卷,雄蕊3,花丝腺体状,长5-8mm,花室折曲;雌花单生,子房1赛马,花柱短,柱头3,膨大,先端2裂,果梗粗壮,有棱槽,长5-7cm,瓜蒂扩大成喇叭状。瓠果形状多样,外面常有纵沟。种子多数,长卵形或长圆形,灰白色。花期6-7月,果期8-9月。

生境分部全国各地均有。

性味味甘;微苦;性凉

功能主治清热;解暑;止血。主暑热口渴;热痢;外伤出血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15g,鲜品加倍;或入散剂。外用:适量,研末撒。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蛇婆

    《中药大辞典》:蛇婆药材名称蛇婆拼音Shé Pó出处《本草拾遗》来源为海蛇科动物半环扁尾蛇的全体。原形态半环扁尾蛇,又名:海蛇。全长63~150厘米。头部短,尾侧扁,躯干略呈圆筒形

  • 冬葵叶

    《中药大辞典》:冬葵叶药材名称冬葵叶拼音Dōnɡ Kuí Yè别名冬葵苗叶(《本草图经》),芪菜巴巴叶(《云南中草药》),冬苋菜(《重庆草药》)。出处《别录》来源为锦葵科植物冬葵的

  • 柏脂

    《中药大辞典》:柏脂药材名称柏脂拼音Bǎi Zhī别名柏油(《纲目拾遗》)出处《本草经集注》来源为柏科植物侧柏树干或树枝经燃烧后分泌的树脂汁。性味《草木便方》:"甘,平。"功能主治

  • 红楠

    药材名称红楠拼音Hónɡ Nán别名白漆柴、乌樟、钓樟来源樟科红楠Machilus thunbergii Sieb. et Zucc.,以根皮及树皮入药。化学成分根含dl-N-降杏

  • 树锦鸡儿

    药材名称树锦鸡儿别名骨担草、树金鸡儿来源豆科锦鸡儿属植物树锦鸡儿Caragana arborescens Lam.,以根皮入药。秋季采,洗净切丝晒干。性味甘、微辛,平。功能主治通乳,利湿。用于乳汁不通

  • 秤钩风

    《全国中草药汇编》:秤钩风药材名称秤钩风拼音Chènɡ Gōu Fēnɡ别名穿墙风、九层皮、土防己、蛇总管[海南]来源防己科秤钩风属植物苍白秤钩风Diploclisia glaucescen

  • 栝楼子

    《中药大辞典》:栝楼子药材名称栝楼子拼音Guā Lóu Zǐ别名瓜蒌仁(《丹溪心法》),栝楼仁(《药性类明》)。出处《本草经集注》来源为葫芦科植物栝楼或双边栝楼、大子栝楼等的种子。9~11月

  • 杯苋

    《中药大辞典》:杯苋药材名称杯苋拼音Bēi Xiàn别名蛇见怕(《海南植物志》),镜而草、蛇惊慌、细叶蛇总管、拔子弹草(《海南岛常用中草药手册》)。出处《海南岛常用中草药手册》来源为苋科植物

  • 白蒿

    《中药大辞典》:白蒿药材名称白蒿拼音Bái Hāo别名蘩(《诗经》),皤蒿(《毛诗传》),由胡、蘩母、旁勃(《夏小正传》),白艾蒿(《僧深集方》),蓬蒿(《开宝本草》)。出处《本经》来源为菊

  • 长梗排草

    药材名称长梗排草拼音Chánɡ Gěnɡ Pái Cǎo别名长柄黄连花来源药材基源:为报春花科植物长梗过路黄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ysimachia longipes Hemsl.采收和储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