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材>南赤瓟

南赤瓟

药材名称南赤瓟

拼音Nán Chì Páo

别名冬瓜、球子莲、地黄瓜、麻皮栝楼、野瓜蒌、乌瓜、苦瓜蒌、秦岭赤瓟、野丝瓜丝瓜

来源药材基源:为葫芦科植物南赤瓟的根或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Thldiantha nudiflora Hemsl.

采收和储藏:春、夏季采叶,鲜用或晒干。秋后采根,鲜用或切片晒干。

原形态攀缘草本。根块状。茎有较深的棱沟,全株密被柔毛状硬毛。叶柄粗壮,长3-10cm;叶片质稍硬,卵状心形,或近圆心形,长5-15cm,宽4-12cm,先端渐尖或锐尖,边缘具胼胝状小尖头的细锯齿,基部弯缺,开放或有时闭合,上面深绿以,粗糙,且短而密的刚毛,背面色淡,密被淡黄色的柔毛。花雌雄异株;雄花为总状花序,多数花看生在化序轴的上部;花序轴纤细,长4-8cm,密被短柔毛;花梗纤细,长1-1.5cm;花萼密生淡黄色柔毛,花萼筒宽钟形,上部宽5-6mm,裂片卵状披针形,先端急尖,3脉;花冠黄色,裂片卵状长圆形,长1.2-1.6cm,宽0.6-0.7cm,先端急尖或稍钝,5脉;雄蕊5,着生在萼筒的檐部,花丝有微柔毛;雌花单生,花梗细,长1-2cm;花萼花冠同雄花,但花较大;子房狭长圆形,密被淡黄色柔毛,花柱粗短,自2mm处3裂,柱头膨大,圆肾形,2浅裂;退化雄蕊5,棒状。果梗粗壮,长2.5-5.5cm;果实长圆形,干后红色或橘红色,长4-5cm,径3-3.5cm,先端稍钝或有时渐狭,有时密生毛及不明显的纵纹,后渐无毛。种子卵形或宽卵形,长5mm,宽3.5-4mm,厚1-1.5mm,先端尖,基部圆,表面有明显的网纹,两面稍稍拱起。春、夏开花,秋季果成熟。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900-1700m的山沟边、林缘或山坡灌丛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我国秦岭及长江中下游以南各地。

性状性状鉴别:根块状或块片状,灰棕色,去皮者色灰黄,有细纵纹,断面纤维性。味淡微苦。

显微特征:根横切面:韧皮部有少数石细胞群散在;石细胞多角形或近圆形,长达249μm,韧皮纤维束与木部纤维束排列较不规则,有时稍呈同心环状。薄壁细胞有小方晶,长2-16μm,并含淀粉粒,单粒直径可达96μm。

解离组织:1.木纤维长1425μm,一或两端分叉,并有分隔纤维。

2.导管群有导管可达16个,导管直径可达285μm。

性味味苦;性凉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食化滞。主痢疾;肠炎;消化不良;脘腹胀闷;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8g。外用:鲜品适量,捣敷。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阔叶石韦

    药材名称阔叶石韦拼音Kuò Yè Shí Wéi英文名Wide-leaf Pyrrosia出处始载于《中国药用孢子植物》。来源药材基源:为水龙骨科植物阔叶石韦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yrrosi

  • 山苏木

    药材名称山苏木拼音Shān Sū Mù别名干檀香、小青皮、小青香、小仙人掌、香疙瘩(《昆明民间常用草药》),土檀香(《广西药植名录》)。出处《云南思茅中草药选》来源为檀香科植物沙针的根、叶。

  • 纤花耳草

    药材名称纤花耳草拼音Xiān Huā ěr Cǎo别名虾子草、鸡口舌来源为茜草科耳草属植物纤花耳草Hedyotis tenelliflora Blume,以全草入药。夏秋采集,洗净晒干或鲜用。性味苦、

  • 六大天王

    药材名称六大天王拼音Liù Dà Tiān Wánɡ别名似铁屎米来源药材基源:为草科植物大叶鱼骨木的根、叶、树皮。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anthium simile Merr.采收和储藏:春、夏季采叶

  • 石霜

    《全国中草药汇编》:石霜药材名称石霜拼音Shí Shuānɡ来源地衣类网衣科黑红衣属植物高山黑红衣Mycoblastus alpinus (Fr.)Kernst.,以叶状体入药。夏季雨后或小

  • 紫叶秋海棠

    药材名称紫叶秋海棠拼音Zǐ Yè Qiū Hǎi Tánɡ来源药材基源:为秋海棠科植物毛叶秋海棠的带根茎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Begonia rex Putz.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洗净,切

  • 黄秦艽

    《全国中草药汇编》:黄秦艽药材名称黄秦艽别名丽江金不换、金不换、大苦参、滇黄芩、黄龙胆来源龙胆科黄秦艽Veratrilla baillonii Franch.,以根入药。生境分部云南。性味苦,寒。有毒

  • 风化硝

    药材名称风化硝拼音Fēnɡ Huà Xiāo来源芒硝的一种风化产品。一般以冬季制作为宜,将芒硝放入平底盆中,置于通风处吹晾,待表面产生白霜,将其刮下即得。生境分部全国各地。性味咸、苦,寒。功

  • 中华短肠蕨

    药材名称中华短肠蕨拼音Zhōnɡ Huá Duǎn Chánɡ Jué英文名Chinese Twin-sorus Fern出处始载于《中国高等植物图鉴》。来源药材基源:为蹄盖蕨科植物中华短筋蕨的根茎。

  • 竹叶兰

    《中药大辞典》:竹叶兰药材名称竹叶兰拼音Zhú Yè Lán别名黄竹参(《贵州药植目录》),竹叶参(《昆明民间常用草药》)。出处《贵州药植目录》来源为鸭跖草种植物紫背鹿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