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材>大叶千斤拔根

大叶千斤拔根

药材名称大叶千斤拔根

拼音Dà Yè Qiān Jīn Bá Gēn

别名天根不倒(《贵州民间药物》),千斤红(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出处《贵州民间药物》

来源为豆科植物大叶千斤拔。秋季采收。

原形态大叶千斤拔,又名:假乌豆草、皱面树。

直立半灌木,高1~3米,嫩枝密生黄色短柔毛。小叶3,顶生小叶宽披针形,长6~20厘米,宽2.5~9厘米,先端尖,具短尖,基部圆楔形,上面几无毛,下面沿叶脉有黄色柔毛,基出脉3条,侧生小叶较小,偏斜,基出脉2条;叶柄有狭翅,有短栗毛。总状花序腋生,花多而密,序轴及花梗均密生淡黄色短柔毛;萼钟状,萼齿5,披针形,最下面一齿较长,外面有毛;花冠紫红色,长约1厘米;子房有丝毛。荚果椭圆形,长约1.5厘米,褐色,有短柔毛。种子1~2粒,球形,黑色。花期7~9月。

生境分部生于空旷草地或灌丛中。分布云南、四川、广东、广西、江西、福建等地。

性味《贵州民间药物》:"性温,味甘。"

功能主治祛风湿,活血脉,强筋骨。治风湿骨痛,腰肌劳损,偏瘫,阳痿。

①《贵州民间药物》:"治肾虚阳痿,泡酒服。"

②《广西药植名录》:"祛风活血。治风湿骨痛,疮疥。"

③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舒筋活络,强腰壮骨。治腰肌劳损,偏瘫痿痹,气虚脚肿,劳伤久咳,咽喉肿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2两;或浸酒。

摘录《中药大辞典》

猜你喜欢

  • 臭藿香

    药材名称臭藿香别名鸡冠香薷、相思草、瞌睡草来源唇形科臭藿香Elsholtzia cristata Willd.,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四川。性味辛,微凉。功能主治祛风热,散寒湿,止呕吐。主治黄疸,淋病,

  • 赤扬

    药材名称赤扬别名水拨树、水瓜树、水冬果来源桦木科赤扬Alnus japonica Sieb. et Zucc.,以嫩枝、叶、树皮入药。生境分部湖北。性味苦、涩,凉。功能主治清热降火。鼻血不止:1两,浓

  • 金箔

    《中药大辞典》:金箔药材名称金箔拼音Jīn Bó别名金薄(《药性论》)出处《本草蒙筌》来源为用黄金锤成的纸状薄片。原形态自然金,又名:生金(陶弘景)。等轴晶系。晶体呈八面体,但很少见,常见的

  • 牛角藓

    药材名称牛角藓拼音Niú Jiǎo Xiǎn英文名cattle horns moss别名短叶牛角藓出处始载于《新华本草纲要》。来源药材基源:为柳叶藓科植物牛角藓的植物体。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rato

  • 不灰木

    《中药大辞典》:不灰木药材名称不灰木拼音Bù Huī Mù别名无灰木(《本草图经》)出处《开宝本草》来源为硅酸盐类矿物角闪石石棉。原形态角闪石的一种。为平行较长而易劈为细丝形之纤维

  • 风寒草

    药材名称风寒草拼音Fēnɡ Hán Cǎo别名临时救、过路黄、小过路黄、胡氏排草、对生黄花叶、小风寒、红头绳、黄花珠、九莲灯、大疮药、爬地黄黄出处清代《植物名实图考》隰草类载有"临时救",云:"&he

  • 火焰草

    药材名称火焰草拼音Huǒ Yàn Cǎo别名红瓦松、狗牙风。来源药材基源:为景天科植物火焰草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edum stellariifolium Franch.[S.drymario

  • 元元草

    药材名称元元草拼音Yuán Yuán Cǎo别名荔枝草(《天宝本草》)。出处《民间常用草药汇编》来源为唇形科植物元元草的全草。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10~20厘米,全体被毛。茎丛生,

  • 护耳草

    药材名称护耳草别名大奶汁藤、打不死来源萝藦科护耳草Hoya fungii Merr.,以全株入药。生境分部广东、广西、云南。功能主治治风湿跌打,脾肿大,吐血,骨折。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山腊梅

    药材名称山腊梅别名亮叶腊梅、毛山茶、岩马桑、香风茶来源腊梅科腊梅属植物山腊梅Chimonanthus nitens Oliv.[Calycanthus nitens Rehd.;Meratia n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