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材>峨眉黄芩

峨眉黄芩

药材名称峨眉黄芩

拼音é Méi Huánɡ Qín

英文名Omei Skullcap

别名藿香

出处始载于《中国植物志》。

来源药材基源:为唇形科植物峨眉黄芩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cutellaria omeiensis C. Y. Wu.

采收和储藏:6-8月采收,晒干。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根茎横走,节上具匍匐枝。茎直立,高50-100cm,钝四棱形,深四槽,沿棱角上密生白色贴伏疏柔毛,茎中部叶柄长达1.7cm,腹凹背凸,被白色贴伏柔毛;叶片坚纸质,卵圆形或长卵形,长2-5cm,宽1-3cm,茎中部者最大,茎的两端者渐小,先端短渐尖至长渐尖,基部近圆形或平截而下延,边缘具圆具,上面散布下面仅沿脉上被白色具节小疏柔毛。花序总状,顶生或腑生,长3.5-9cm,少花,花序轴密被白色上曲微柔毛;花梗长3mm,密被具腺微柔毛;苞片卵圆形或长圆形,在花序中部以上者长4-7mm,均具短柄,全缘,被稀疏白色微柔毛;花萼长约2.5mm,果时长约4mm,被具腺微柔毛,口部上方边缘被具节疏柔毛,盾片极发达,高2.2mm,果时竖起呈倒卵形,高达5mm。花冠黄色至紫红色,长约2.2cm,外被具腺短柔毛,内无毛,冠筒中部直径1.8mm,基部前方稍膝油状膨大,冠檐二唇形,上唇半圆形,宽2.8mm,内凹,先端微缺,下唇中裂片三角状卵圆形,两侧裂片卵圆形,宽约2mm;雄蕊4,前对较长,微露出,具能育半药,退化半药明显,后对雄蕊较短,具全药;花柱丝状,先端锐尖,微裂;花盘前方隆起,后方延伸成极短的子房柄;子房4裂,后对裂片稍发达。花期6-7月,果期7-8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亚热带阔叶林下。

资源分布:分布于四川南部。

功能主治化湿和中;除秽止呕。主湿滞痞满;霍乱呕吐。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9g。

各家论述《四川中草药》:民间用于藿乱呕吐,又有除风去臭的功效。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大苞叶千斤拔叶

    药材名称大苞叶千斤拔叶拼音Dà Bāo Yè Qiān Jīn Bá Yè出处《贵州草药》来源豆科植物大苞叶千斤拔的叶片功能主治治外伤,煎水洗.使伤口不易化脓,

  • 倒地铃

    药材名称倒地铃拼音Dǎo Dì Línɡ别名假苦瓜、风船葛、带藤苦楝、灯笼草[四川]来源无患子科倒地铃属植物倒地铃Cardiospermum halicacabum L.,以全草入

  • 杜鹃兰

    药材名称杜鹃兰别名算盘七、人头七、三七笋、大白及来源兰科杜鹃兰属植物杜鹃兰Cremastra mirata A. Gray,以假鳞茎入药。秋季采挖,洗净,晒干或鲜用。性味辛、涩,平。功能主治清热解毒,

  • 紫杜鹃

    《中药大辞典》:紫杜鹃药材名称紫杜鹃拼音Zǐ Dù Juān别名土牡丹花、岭南杜鹃(《广西药植名录》)。出处《广东省攻克老年慢性气管炎资料选编》来源为杜鹃花科植物广东紫花杜鹃的花、叶和嫩枝或

  • 蓖麻

    药材名称蓖麻拼音Bì Má别名红蓖麻来源本品为大戟科植物蓖麻Ricinus communis L.的种子(见“蓖麻子”)、根及叶入药。夏秋采根及叶,分别晒干或鲜用。性味叶:甘、辛,

  • 漂摇豆

    《中药大辞典》:漂摇豆药材名称漂摇豆拼音Piāo Yáo Dòu别名瓢摇豆(《履巉岩本草》)。出处《纲目》来源为豆科植物硬毛果野豌豆的种子。原形态植物形态详"小巢菜&qu

  • 无柄卫矛

    药材名称无柄卫矛拼音Wú Bǐnɡ Wèi Máo来源药材基源:为卫矛科植物无柄卫矛的根皮及茎皮。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Euonymus subsessilis Sprague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茎

  • 鸭肪

    《中药大辞典》:鸭肪药材名称鸭肪拼音Yā Fánɡ别名鹜肪(《别录》)出处《别录》来源为鸭科动物家鸭的脂肪油。取鸭脂肪,熬熟去渣,贮存罐内,放置阴凉处。原形态动物形态详"白鸭肉&q

  • 珍珠莲根

    药材名称珍珠莲根拼音Zhēn Zhū Lián Gēn出处《浙江天目山药植志》来源为桑科植物珍珠莲的根。原形态植物形态详"石彭子"条。功能主治治乳痈,慢性关节痛风。复方①

  • 苤蓝

    药材名称苤蓝拼音Piě Lán别名芥蓝、擘蓝(《农政全书》),茄连、撇蓝(《延绥镇志》),玉蔓青(《山西通志》)。出处《滇南本草》来源为十字花科植物球茎甘蓝的球状茎。4~7月播种者,夏、秋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