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材>斑地锦

斑地锦

药材名称斑地锦

拼音Bān Dì Jǐn

别名血筋草(《浙江天目山药植志》)

出处《浙江天目山药植志》

来源大戟科植物斑地锦全草。6~9月采收,晒干。

原形态一年生匍匐小草本,高15~25厘米,含白色乳汁。根纤细;分枝较密,枝柔细,带淡紫色,表面有白色细柔毛。叶小,对生,成2列,长椭圆形,长5~8毫米,宽2~3毫米,先端具短尖头,基部偏斜,边缘中部以上疏生细齿,上面暗绿色,中央具暗紫色斑纹,下面被白色短柔毛;叶柄长仅1毫米或几无柄;托叶线形,通常3深裂,杯状聚伞花序,单生于枝腋和叶腋,呈暗红色;总苞钟状,4裂;具腺体4枚,腺体横椭圆形,并有花瓣状附属物;总苞中包含由1枚雄蕊所成的雄花数朵,中间有雌花1朵,具小苞片,花柱3,子房有柄,悬垂于总苞外。蒴果三棱状卵球形,径约2毫米,表面被白色短柔毛,顶端残存花柱。种子卵形,具角棱,光滑。花期5~6月。果期8~9月。

生境分部生于山野、路边和园圃内。分布浙江、江苏等地。

性味《浙江天目山药植志》:"辛,平。"

功能主治止血,清湿热,通乳。治黄疸,泄泻,疳积,血痢,尿血,血崩,外伤出血,乳汁不多,痈肿疮毒。

①《浙江天目山药植志》:"散血止血,利小便,通乳汁。治痈肿恶疮,金刃扑损出血,血痢,崩中。"

②《上海常用中草药》:"止血,利尿,健胃,活血,解毒。治黄疸,痢疾,腹泻,尿路感染,便血,尿血,子宫出血,痔疮出血,小儿疳积,跌打肿痛,女人乳汁不通,蛇咬伤,头疮,皮肤疮毒,创伤出血。"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3~1两(大剂量2两);或和鸡肝煮服。外用:捣敷。

复方①治四肢疮肿:干斑地锦二两。红牛膝(苋科)四至五钱,土茯苓一两。水煎,冲黄酒、红糖,早晚饭前各服一次。

②治小儿疳积:干斑地锦一两,鲤鱼献子(马鞭草科华紫珠)根、白马骨茜草科)、紫青藤鼠李科牯岭勾儿茶)、醉鱼草(马钱科)根各四至五钱,黑豆半生半熟十余粒。水煎,冲糖服;或斑地锦和鸡肝煮服。

③治痢疾:干斑地锦二至三两。水煎,冲糖服。

④治乳汁不多:干斑地锦二两左右,水煎冲黄酒服。

⑤治疣赘:鲜斑地锦,捣汁外敷。(选方出《浙江天目山药植志》)

摘录《中药大辞典》

猜你喜欢

  • 黄荆子

    《中药大辞典》:黄荆子药材名称黄荆子拼音Huánɡ Jīnɡ Zǐ别名布荆子(《本草求原》),黄金子(《浙江中药手册》)。出处《纲目拾遗》来源为马鞭草科植物黄荆的果实。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用

  • 野麦子

    《中药大辞典》:野麦子药材名称野麦子拼音Yě Mài Zi出处《重庆草药》来源为禾本科植物野燕麦的种子。原形态植物形态详"燕麦草"条。性味甘,温,无毒。功能主治温补,治虚

  • 梨木灰

    《中药大辞典》:梨木灰药材名称梨木灰拼音Lí Mù Huī出处《纲目》来源为蔷薇科植物白梨、沙梨或秋子梨等的木材烧成之灰。功能主治《纲目》:"治气积郁冒。"&q

  • 水伤药

    药材名称水伤药拼音Shuǐ Shānɡ Yào别名水疔药、血经草(《贵州民间药物》)。出处《贵州民间药物》来源为报春花科植物狭萼珍珠菜的全草。夏、秋采收。原形态狭萼珍珠菜又名:满天星。多年生

  • 高粱泡叶

    药材名称高粱泡叶拼音Gāo Liɑnɡ Pào Yè出处《浙江天日山药植志》来源为蔷薇科植物高梁泡的叶。夏、秋季采。功能主治治外伤出血,肺病咳血。复方①治外伤出血:高梁泡鲜时适量,

  • 土玉桂

    药材名称土玉桂拼音Tǔ Yù Guì别名假肉桂来源药材基源:为樟科植物大叶新木姜子的根及树皮。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Neolitsea levinei Merr.采收和储藏:秋季采,刮去栓皮,洗净,晒干

  • 角果木子油

    药材名称角果木子油拼音Jiǎo Guǒ Mù Zǐ Yóu英文名Ceriops tagal(Perr.)C.B Rob.来源药材基源:为红树科植物角果木种子的脂肪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eriops

  • 胆木

    《全国中草药汇编》:胆木药材名称胆木拼音Dǎn Mù别名乌檀、山熊胆、熊胆树来源茜草科乌檀属植物乌檀Nauclea officinalis Pierre ex Pitard,以枝、干、皮入药

  • 罐子草

    药材名称罐子草拼音Guàn Zi Cǎo别名仰天罐、高脚红缸、线鸡脚、大金钟、公石榴、倒水莲、阔叶金锦香来源药材基源:为野牡丹科植物朝天罐的枝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Osbeckia opipara

  • 竹卷心

    《中药大辞典》:竹卷心药材名称竹卷心拼音Zhú Juǎn Xīn别名竹针(《生草药性备要》),竹心(《本草再新》)。出处《生草药性备要》来源为禾本科植物淡竹的卷而未放的幼叶。清晨采摘。原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