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材>暗紫贝母

暗紫贝母

药材名称暗紫贝母

拼音àn Zǐ Bèi Mǔ

英文名Unibract Fritillary Bulb

别名乌花贝母、松贝母

来源百合科植物暗紫贝母Fritillaria unibracteata Hsiao et K. C. Hsia的鳞茎。7~9月苗未枯萎时采挖,带泥曝晒或微火烘,随时用竹、木器翻动,至表皮现粉白色时筛去泥士,装入麻袋,轻轻撞去附土及老皮,再晒干。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15~23cm。鳞茎直径6~8mm。叶多对生,条形或条状披针形,长3.6~5.5cm,宽3~5mm。花单生,叶状苞片1枚;花被片长2.5~2.7cm,深紫色,有黄褐色小方格,宽6~10mm;雄蕊长约为花被片的一半,花药近基着;柱头裂片很短,长约0.5~lmm。蒴果长1~1.5cm,宽1~1.2cm,有棱,棱上具狭翅,宽约1mm。花期6月,果期8月。

生境分部生于海拔3200~4500m的草地上。主产四川、青海、甘肃。

性状鳞茎圆锥形或心脏形,直径5~9mm,高4~8mm。表面类白色,较光滑。外层两枚鳞叶大小悬殊,大鳞叶紧裹小鳞叶,小鳞叶露出部分呈新月形,习称“怀中抱月”,顶端较尖或钝圆,多闭合,底部较平整,微凹入。内有细小鳞叶及心芽。气微,味微甜。

化学成分含去氢川贝碱(chuanbeinone)、西贝素(imperialine)。

性味性微寒,味苦、甘。

功能主治同"川贝母"。

摘录《中药大辞典》

猜你喜欢

  • 方解石

    《中药大辞典》:方解石药材名称方解石拼音Fānɡ Jiě Shí别名黄石(《别录》)出处《本草经集注》来源为碳酸盐类矿物方解石的矿石。采得后除去泥土杂石。原形态三方晶系。晶体为菱面体,也有呈

  • 白叶花柴

    药材名称白叶花柴别名白叶花、银背叶秔子梢、银色秔子梢来源豆科白叶花柴Campylotropis argentea Schindl.,以根入药。生境分部云南。性味涩,平。功能主治清热利湿,收敛止血。主治

  • 野芋

    《全国中草药汇编》:野芋药材名称野芋拼音Yě Yù别名野芋头来源天南星科芋属植物野芋Colocasia antiquorum Schott,以全草及块茎入药。夏秋采收,分别晒干。性味辛,寒。

  • 松下兰

    药材名称松下兰拼音Sōnɡ Xià Lán别名土花、地花出处始载于《中国高等植物图鉴》来源药材基源:为鹿蹄草科植物松下兰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Monotropa hypopitys L.[Hyp

  • 老头草

    《中药大辞典》:老头草药材名称老头草拼音Lǎo Tóu Cǎo别名小矛香艾(《青海常用中草药手册》),老头艾(《黑龙江常用中草药手册》)。出处《东北常用中草药手册》来源为菊科植物火绒草的全草

  • 荷莲豆菜

    《中药大辞典》:荷莲豆菜药材名称荷莲豆菜拼音Hé Lián Dòu Cài别名团叶鹅儿肠、地花生、痞子草(《贵州民间药物》),荷连豆、水青草、青蛇仔、有米菜(《

  • 水皂角子

    药材名称水皂角子拼音Shuǐ Zào Jiǎo Zǐ出处四川来源为豆科植物豆茶决明的种子。原形态植物形态详"水皂角"条。功能主治治小儿疳疾,夜盲,目翳。(四川)用法用量内

  • 小叶桑

    药材名称小叶桑拼音Xiǎo Yè Sānɡ别名野桑(《广西药植名录》),小岩桑(《贵州草药》)。出处《广西药植名录》来源为桑科植物鸡桑的叶。原形态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达15米。枝开展,无毛;

  • 狼肉

    《中药大辞典》:狼肉药材名称狼肉拼音Lánɡ Ròu出处《饮膳正要》来源为犬科动物狼的肉。原形态狼(《诗经》),又名:毛狗(《纲目》)。体长1~1.6米,尾长35~50厘米,体重3

  • 单花芥

    药材名称单花芥拼音Dān Huā Jiè别名无茎芥、高山辣根菜、高山无茎芥出处本品系《晶珠本草》记载的索洛手扎之一种,称索洛嘎保。历史详见索洛莫保(宽果丛菔)的记载。附宽果丛菔 :《晶珠本草》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