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材>枇杷核

枇杷核

《中药大辞典》:枇杷核

药材名称枇杷核

拼音Pí Pá Hé

出处本经逢原

来源为蔷薇科植物枇杷种子

化学成分种子含苦杏仁甙,蜡醇,氨基酸:4-亚甲基-DL-脯氨酸、反-4-羟甲基-D-脯氨酸、顺-4-羟甲基脯氨酸,脂肪酸,甾醇。又含淀粉和游离的氢氰酸。

性味苦,平。

①《本经逢原》:"大寒。"

②《现代实用中药》:"苦,平。"

③《四川中药志》:"性微寒,味苦,无毒。"

归经《本草再新》:"入肾经。"

功能主治化痰止咳,疏肝理气。治咳嗽,疝气,水肿,瘰疬。

①《纲目拾遗》:"治肝有余诸症,气实者可用。"

②《本草再新》:"治疝气,消水肿,利关节,治瘰疬。"

③《现代实用中药》:"镇咳祛痰。"

④《四川中药志》:"疏肝理气。"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2~3钱。外用:研末调敷。

复方①治咳嗽:枇杷核,硒干、捣碎,约六钱,煎汤,煮沸十多分钟,临服时加少量白糖或冰糖,一日两次服用。(《浙江中医杂志》(10):32,1958)

②治瘰疬:枇杷干种子为末,调热酒敷患处。(《福建中草药》)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枇杷核

药材名称枇杷核

拼音Pí Pá Hé

英文名Loquat Seed

出处出自《本经逢原》。

来源药材基源:为蔷薇科植物枇杷的种子。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Eriobotrya japonica(Thunb.) Lindl.[Mespilus japonica Thunb.]

采收和储藏:春、夏季果实成熟时采收。

原形态枇杷常绿小乔木,高约10m。小枝粗壮,黄褐色,密生锈色或灰棕色绒毛。叶片革质;叶柄短或几无柄,长6-10mm,有灰棕色绒毛;托叶钻形,有毛;叶片披针形、倒披针形、倒卵形或长椭圆形,长12-30cm,宽3-9cm,先端急尖或渐尖,基部楔形或渐狭成叶柄,上部边缘有疏锯齿,上面光亮、多皱,下面及叶脉密生灰棕色绒毛,侧脉11-21对,圆锥花序顶生,总花梗和花梗密生锈色绒毛;花直径1.2-2cm;萼筒浅杯状,萼片三角卵形,外面有锈色绒毛;花瓣白色,长圆形或卵形,长5-9mm,宽4-6mm,基部具爪,有锈色绒毛;雄蕊20,花柱5,离生,柱头头状,无毛。果实球形或长圆形,直径3-5cm,黄色或橘黄色;种子1-5颗,球形或扁球形,直径1-1.5cm,褐色,光亮,种皮纸质。花期10-12月。果期翌年5-6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常栽种于村边、平地或坡边。

资源分布:分布于中南及陕西、甘肃、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性状性状鉴别 种子呈圆形或偏圆形,直径1-1.5cm,表面棕褐色,有光泽。种皮纸质,子叶2片,外表为淡绿色或类白色,内面为白色,富油性。气微香,味涩。

化学成分核中含4-亚甲基脯氨酸(4-methylene-DL-proline),二十六烷醇(ceryl alcohol),棕榈酸二十六醇酯(ceryl palmitate)和苦杏仁甙(amygdalin),有机卤化合物反式-4-羟甲基-D-脯氨酸(trans-4-hydroxymethyl-D-proline),种子油含脂肪酸由饱和C/12-20脂肪酸及C/14-20不饱和脂肪酸组成,不皂化物中含高级醛类、酮类及甾醇(sterol)。

性味苦;平;无毒

归经肾经

功能主治化痰止咳;疏肝行气;利水消肿。主咳嗽痰多;疝气;水肿;瘰疬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5g。外用:适量,研末调敷。

各家论述1.《本草纲目拾遗》:治肝有余诸症,气实者可用。

2.《本草再新》:治疝气,消水肿,利关节,治瘰疬。

3.《现代实用中药》:镇咳祛痰。

4.《四川中药志》:疏肝理气。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苦地丁

    《全国中草药汇编》:苦地丁药材名称苦地丁拼音Kǔ Dì Dīnɡ别名地丁草、苦丁、小鸡菜来源罂粟科紫堇属植物苦地丁Corydalis bungeana Turcz.的全草。夏秋采集全草,除去

  • 高山大黄

    药材名称高山大黄别名塔黄来源蓼科高山大黄Rheum nobile Hook. f. et Thoms.,以根状茎入药。生境分部西藏。性味苦,寒。功能主治泻实热,破积滞,行瘀血。主治实热便秘,谵语发狂,

  • 石楠

    药材名称石楠拼音Shí Nán别名扇骨木、千年红来源蔷薇科石楠属植物石楠Photinia serrulata Lindl.,以根和叶入药。根秋季采,洗净切片晒干。叶随用随采,或夏季

  • 鱼胆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鱼胆草药材名称鱼胆草拼音Yú Dǎn Cǎo别名青鱼胆草、水灵芝[四川]来源龙胆科獐牙菜属植物鱼胆草Swertia davidi Franch.的全草。夏秋采集,鲜用或晒

  • 山菠萝根

    药材名称山菠萝根拼音Shān Bō Luó Gēn别名山芋头(《云南中草药》)。出处《云南中草药》来源为百合科植物荞麦叶大百合的鳞茎。夏、秋采挖鳞茎。原形态多年生高大草本,高约1米以上。具鳞

  • 荸荠

    《全国中草药汇编》:荸荠药材名称荸荠拼音Bí Jì别名马蹄、乌芋、地栗、地梨、苾荠、通天草[浙江杭州]来源莎草科荸荠属植物荸荠Eleocharis dulcis (Burm. f.

  • 九莲灯

    药材名称九莲灯拼音Jiǔ Lián Dēnɡ英文名Plicate Twayblade别名石梅、石杨梅、石仙桃、石虾、鬼子头、七仙桃、穿线草、疳肿药、烂疮薯、叶上果出处始载于《新华本草纲要》。来源药材基

  • 咸秋石

    :咸秋石药材名称咸秋石来源用食盐与泉水煎熬而成。性味咸,寒。功能主治滋阴退热。适用于骨蒸劳热,咽痛,口疮等症。用法用量一钱至二钱,煎服。《中华本草》:咸秋石药材名称咸秋石拼音Xián Qiū Shí出

  • 哉果

    药材名称哉果拼音Zāi Guǒ来源药材基源:为伞形科植物西藏棱子芹的根或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leurospermum hookeri C.B.Clarde var.thomsonii C.B.

  • 荃皮

    《全国中草药汇编》:荃皮药材名称荃皮拼音Quán Pí别名小柳拐、山救驾、毛叶探春来源木犀科黄素馨Jasminum giraldii Diels,以根入药。生境分部陕西、甘肃、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