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材>

《中药大辞典》:柑

药材名称

拼音Gān

别名金实(马琬《食经》),柑子(《开宝本草》),木奴(《纲目》),瑞金奴(《群芳谱》)。

出处《本草拾遗》

来源芸香科植物茶枝柑瓯柑等多种柑类的成熟果实

原形态①茶枝柑,又名:新会柑、江门柑。

小乔木,高2~3米。枝条密集,针刺极少。叶互生,长椭圆形,长6~6.5厘米,宽2~2.3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楔形,叶缘锯齿不明显,叶质略硬;叶柄长0.6厘米左右,翼叶小而不明显。花小,白色,径约2厘米;萼片黄绿色,5裂,裂片尖锐;花瓣5;雄蕊彼此连合,长短不一。柑果扁圆形或馒头形,纵径4.5~6厘米,横径6.5~7厘米,表面橙黄色,有光泽,油点凹入,少数平生,基部平或隆起,上有浅放射沟4~8条,顶部微凹入:果皮易剥离,质松脆,白内层如棉絮状,有特异的香气;瓤囊11~12瓣;中心柱空虚;味酸甜。种子20余粒,卵圆形,淡黄褐色。花期3月中旬。果熟期12月中旬。

主要分布珠江三角洲一带,以新会栽培最多,其次广州近郊四会、化县、濂江等地也有栽培。

②瓯柑(《随息居饮食谱》),又名:乳柑(《本草拾遗》),真柑(《橘录》),春橘(《随息居饮食谱》)。

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1.5~2米。枝疏生,披张,无刺。叶片椭圆形,短枝上的叶边缘无锯齿,长枝上的叶则有波状齿。花小,白色。柑果扁圆形或长圆形,高6厘米,阔7厘米,先端微凹,基部有尖圆或截圆两种;果皮粗而皱襞,橙黄色,油腺多,凹入,果皮易剥离;橘络多,柔软,白色;瓤囊10瓣,中心柱小,充实。种子甚少,仅4颗,卵圆形,子叶白色或淡绿色。果熟期11月。

分布浙江等地。

此外,尚有以下同属植物均供药用:①四会柑,分布广东、广西;②冇柑,分布广东、福建;③蕉柑,分布广东、福建、台湾。

化学成分蕉柑果实含橙皮甙、川陈皮素和挥发油。根中含豆甾醇、β-谷甾醇和花椒树皮素甲。

性味甘酸、凉。

①崔禹锡《食经》:"味甘酸,小冷,无毒。"

②《开宝本草》:"味甘,大寒。"

③《日用本草》:"味甘酸,平,无毒。"

功能主治生津止渴,醒酒利尿。

①崔禹锡《食经》:"食之下气,主胸热烦满。"

②《开宝本草》:"利肠胃中热毒,止暴渴,利小便。"

③《医林纂要》:"除烦,醒酒。"

注意脾胃虚寒者忌服。

①《本草衍义》:"脾肾冷人食其肉,多致藏寒或泄利。"

②《医林纂要》:"多食生寒痰。"

③《随息居饮食谱》:"风寒为病忌之。"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柑

药材名称

拼音Gān

英文名mandarin orange

别名金实、柑子、木奴、瑞金奴、桶柑、蜜桶柑、招柑。

出处1.《本草纲目拾遗》:柑类有朱柑、乳柑、黄柑、石柑、沙柑。橘类有朱橘、乳橘、塌糯、山橘、黄淡子。此辈皮皆去气调中,实总堪食,就中以乳柑为上。

2.《本草衍义》:乳柑子,今人多作橘皮售于人,不可不择也。柑皮不甚苦,橘皮极苦,至熟亦苦。

3.《纲目》:柑皮比橘色黄而稍厚,理稍粗而味不苦,橘可久留,柑易腐败。柑树畏冰雪,橘树略可,此柑、橘之异也。柑、橘皮今人多混用,不可不辨。

来源药材基源:为芸香科植物茶枝柑等多种柑类的果实。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itrus chachiensis Hort.

采收和储藏: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鲜用。

原形态茶枝柑 小乔木,高2-3m。枝多叶密,针刺极少。叶互生,常椭圆形,先端渐尖,基部楔形,叶缘锯齿不明显,叶翼小而不明显。花小白色,萼片黄绿色,花瓣5。果实扁圆形或馒头形,纵径4.5-6cm,横径6.5-7cm,基部平或隆起,上有浅放射沟4-8条,顶部微凹;果皮易剥离,质松脆,白内层棉絮状,有香气;瓤囊11-12瓣;中心柱空虚,味酸甜;种子20余粒,卵圆形,淡黄褐色。果熟期12月中旬。

生境分部主要分布于珠江三角洲一带,以新会、四会栽培最多。广州近郊也有栽培。

化学成分蕉柑果实含橙皮甙(Hesperidin)、川陈皮素(Nobiletin)和挥发油。根中含豆甾醇(Stigmasterol)、β-谷甾醇(β-Sitosterol)和花椒树皮素甲(Xanthyletin)。

性味苦;酸;凉

归经胃;大肠经

功能主治清热止津;醒酒利尿。主胸隔烦热;口渴欲饮;醉酒;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适量,生食

注意脾胃虚寒者忌服。

1.《本草衍义》:脾肾冷人食其肉,多致藏寒或泄利。

2.《医林纂要》:多食生寒痰。

3.《随息居饮食谱》:风寒为病忌之。

各家论述1. 崔禹锡《食经》:食之下气,主胸热烦满。

2.《开宝本草》:利肠胃中热毒,止暴渴,利小便。

3.《医林纂要》:除烦,醒酒。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鸡肾参

    《全国中草药汇编》:鸡肾参药材名称鸡肾参拼音Jī Shèn Shēn别名对对参、双肾参、厚瓣玉凤花、双合草来源兰科玉凤花属植物鸡肾参Habenaria delavayi Finet,以块根入

  • 苦蘵果实

    《中药大辞典》:苦蘵果实药材名称苦蘵果实拼音Kǔ Zhī Guǒ Shí出处《江西民间草药》来源为茄科植物苦蘵的果实,秋季果实成熟时采取。性味《扛西民间草药验方》:"性平,味酸,无

  • 球花紫云英

    药材名称球花紫云英别名色拉[藏名]、地八角来源豆科球花紫云英Astragalus bhotanensis Baker,以根入药。生境分部四川。性味甘、苦,温。功能主治镇咳止痢,解毒利尿。用法用量2~3

  • 棕叶七

    药材名称棕叶七拼音Zōnɡ Yè Qī英文名Waterplantainleaf Calanthe别名克马七、长青九龙盘出处始载于《新华本草纲要》。来源药材基源:为兰科植物泽泻虾脊兰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

  • 榆枝

    药材名称榆枝拼音Yú Zhī来源药材基源:为榆科植物榆树的枝。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Ulmus pumila L.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树枝,鲜用或晒干。原形态落叶乔木,树干端直,高达20m。树皮暗灰

  • 羊奶子

    药材名称羊奶子拼音Yánɡ Nǎi Zǐ别名四月子、牛奶子、木半夏来源胡颓子科胡颓子属植物多花胡颓子Elaeagnus multiflora Thunb.,以根、叶、果入药。春采叶,夏采果,

  • 野料豆

    药材名称野料豆拼音Yě Liào Dòu别名零乌豆、马料豆(《本草汇言》),细黑豆、稽豆、料豆(《本经逢原》),马豆(《本草经解》)。出处《饮片新参》来源为豆科植物崂豆的种子。秋季

  • 沙枣花

    《中药大辞典》:沙枣花药材名称沙枣花拼音Shā Zǎo Huā出处《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来源为胡颓子科植物沙枣的花,6~7月采。化学成分含山柰酚,花白素,脂肪油0.3%,少量挥发油。性味味甘涩,性温

  • 枣核

    《中药大辞典》:枣核药材名称枣核拼音Zǎo Hé出处《别录》来源为鼠李科植物枣的果核。原形态植物形态详"大枣"条。性味《纲目》:"燔之,苦,平,无毒。"

  • 草本水杨梅

    药材名称草本水杨梅别名追风七、老五叶、海棠菜来源蔷薇科水杨梅属植物草本水杨梅Geum aleppicum Jacq.,以全草或根入药。夏季采挖,切碎晒干。性味辛、甘,平。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