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材>榔榆皮

榔榆皮

《中药大辞典》:榔榆皮

药材名称榔榆皮

拼音Lánɡ Yú Pí

出处《植物名实图考》

来源为榆科植物榔榆树皮根皮。秋季采收,晒干或鲜用。

原形态榔榆,又名:樠木(《左传》),松心木(《说文》),朗榆(《本草拾遗》),榔榆(《纲目》),小叶榆、枸丝榆、秋输、豺皮榆、田柳榆。

落叶乔木,高可达25米,胸径可达70厘米。树皮灰褐色,成不规则鳞片状脱落。老枝灰色,小枝红褐色,多柔毛。单叶互生,椭圆形、椭圆状倒卵形至卵圆形或倒卵形,长1.5~5.5厘米,宽1~2.8厘米,基部圆形,稍歪,先端短尖,叶缘具单锯齿,上面光滑或微粗糙,深绿色,下面幼时有毛,后脱落,淡绿色;叶有短柄;托叶狭,早落。花簇生于叶腋;有短梗;花被4裂;雄蕊4,花药椭圆形;雌蕊柱头2裂,向外反卷。翅果卵状椭圆形,顶端有凹陷。种子位于中央,长约1厘米。花期7~9月,果期10月(浙江)。

生境分部生于平原丘陵地、山地及疏林中。分布广西、广东、台湾、湖南、江西、福建、安徽、浙江、江苏、山东、四川等地。

化学成分树皮含淀粉、粘液质、鞣质、豆甾醇等植物甾醇;含纤维素22.3%,半纤维素10.56%,木质素25.17%,果胶8.0%,油脂7.75%。

木材含7-羟基卡达烯醛、3-甲氧基-7-羟基卡达烯醛、曼末酮C、曼宋酮G、谷甾醇。

性味①《本草拾遗》:"甘,寒,无毒。"

②《浙江民间常用草药》:"性寒,味苦。"

功能主治利水,通淋,消痈。

①《本草拾遗》:"主下热淋,利水道,令人睡。"

②《纲目》:"治小儿解颅。"

复方①治乳痈:郎榆根白皮二至三两。水煎服,渣加白糖捣敷患处。(《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②治风毒流注:榔榆干根一至二两。水煎服。(《福建中草药》)

各家论述本经逢原》:"榔榆,性疏利,若胃寒而虚者服之,恐泄真气,良非所宜。"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榔榆皮

药材名称榔榆皮

拼音Lánɡ Yú Pí

别名朗榆皮

出处出自《本草纲目拾遗》。

1.《本草拾遗》:榔榆生山中,如榆,皮有滑汁。秋生荚如北榆。

2.《纲目》:大榆二月生荚,榔榆八月生荚,可分别。

来源药材基源:为榆科植物榔榆的树皮、根皮。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Ulmus parvifolia Jacq.

采收和储藏:全年可采收,洗净,晒干。

原形态落叶乔木,高可达25m,树皮灰褐色,成不规则鳞片状脱落。老枝灰色,小枝红褐色,被柔毛。叶互生;革质,有短叶柄;托叶狭、早落;叶片椭圆形、椭圆状倒卵形、卵形或倒卵形,长1.5-5.5cm,宽1-2.8cm,先端短尖,基部圆形,稍偏斜,上面光滑或微粗糙,深绿色,下面幼时有毛,后脱落,浅绿色,边缘有单锯齿。花簇生于叶腋,有短梗;花被4裂;雄蕊4;雌蕊1,1室,柱头2裂,向外反卷。翅果卵状椭圆形,长约1cm,宽约0.6cm,顶端凹陷,种子位于中央。花期7-9月,果期10-11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300m以下的平原丘陵地、山地及疏林中。

资源分布:分布华东、中南、西南及河北、陕西、台湾、西藏等地。

性状性状鉴别 树皮呈长卷曲状。外表面灰褐色,成不规则鳞片状脱落,有突出的横向皮孔;内表面黄白色。质柔韧,不易折断,断面外侧棕红色,内侧黄白色。气特异,珠淡,嚼之有粘液感。根皮表面灰黄棕色,较平滑。余同树皮。

化学成分树皮含淀粉、粘液质、鞣质、豆甾醇(stigmas-terol)等植物甾醇,并含纤维素22.3%、半纤维素10.56%、木质素25.17%,果胶8.0%,油脂7.7%.木材含7-羟基卡达烯醛(3-methoxy-7-hydroxycadalenal),曼宋酮(mansonone)C、G、E,8-甲基-5-异丙基-2-羟基-3-萘甲酸(8-methyl-5-isopropyl-5-isopropyl-2-hydroxy-3-naphtha-lene carboxylic acid),裂叶榆萜(lacinilene)A,8-甲基-5-异丙基-2-萘酚(8-methyl-5-isopropyl-2-naphathalenol),谷甾醇(sitos-terol)。

性味甘;微苦;性寒

功能主治清热利水;解毒消肿;凉血止血。主热淋;小便不利;疮疡肿毒;乳痈;水火烫伤;痢疾;胃肠出血;尿血;痔血;腰背酸痛;外伤出血

用法用量内服:煎肠,15-30g。外用:适量,鲜品捣敷;或研末,水调敷。

复方①治乳痈: 榔榆根白皮二至三两。水煎服,渣加白糖捣敷患处。 (《浙江民间常用草药》)②治风毒流注: 榔榆干根一至二两。水煎服。(《福建中草药》)

各家论述1.《本经逢原》:榔榆,性疏利,若胃寒而虚者服之,恐泄真气,良非所宜。

2.《本草拾遗》:主下热淋,利水道,令人睡。

3.《纲目》:治小儿解颅。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四季素馨花

    药材名称四季素馨花别名白花藤、银花藤、亮叶茉莉来源木犀科四季素馨花Jasminum seguinii Levl.,以根、叶入药。生境分部西南、华南。性味涩,凉。功能主治跌打损伤,止血。主治跌打损伤,外

  • 草乌叶

    药材名称草乌叶拼音Cǎo Wū Yè英文名FOLIUM ACONITI KUSNEZOFFII来源本品系蒙古族习用药材。为毛茛科植物北乌头Aconitum kusnezoffii Reich

  • 细叶草乌

    药材名称细叶草乌拼音Xì Yè Cǎo Wū来源药材基源:为毛茛科植物伏毛直序头的块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conitum richardsonianum Lauener var.pseudoses

  • 樗白皮

    《中药大辞典》:樗白皮药材名称樗白皮拼音Chū Bái Pí别名樗皮(《日华子本草》),臭椿皮(《滇南本草》),苦椿皮(《陕西中药志》)。出处《药性论》来源为苦木科植物臭椿的根部或

  • 鳕鱼

    药材名称鳕鱼拼音Xuě Yú别名鳘、大头鱼、大头腥来源药材基源:为鳕科动物鳕鱼的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Gadus macrocephalus(Tilesius)采收和储藏:常年均可捕捞。捕后,除去鳞

  • 止泻木皮

    《中药大辞典》:止泻木皮药材名称止泻木皮拼音Zhǐ Xiè Mù Pí出处《广西植物名录》来源为夹竹桃科植物止泻木的树皮。春、秋采收。原形态乔木,高15米左右。茎暗褐色,

  • 狗毛

    《中药大辞典》:狗毛药材名称狗毛拼音Gǒu Máo出处《别录》来源为犬科动物狗的毛。功能主治①《别录》:"主产难。"②《纲目》:"烧灰汤服一钱。治邪疟;尾(毛)

  • 鸡爪槭

    《全国中草药汇编》:鸡爪槭药材名称鸡爪槭来源为槭树科槭属植物鸡爪槭Acer palmatum Thunb.,以枝叶入药。夏秋采,晒干。性味辛、微苦,平。功能主治止痛,解毒。用于腹痛;外用治痈疖肿毒。用

  • 撒发

    药材名称撒发拼音Sā Fā别名保山附片、小黑牛、草乌、水乌头、山乌头来源药材基源:为毛茛科植物保山乌头的块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conitum nagarum Stapf[A.bullatifol

  • 九仙草

    《中药大辞典》:九仙草药材名称九仙草拼音Jiǔ Xiān Cǎo别名山柏枝、绿珊瑚、撒花一棵针、一棵松(《云南中草药》),九龙草、珍珠草、小星宿草(《昆明民间常用草药》),细须草、酒草(《云南中草药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