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材>海南茄

海南茄

《全国中草药汇编》:海南茄

药材名称海南茄

别名金耳环、耳环锤

来源茄科海南茄Solanum procumbens Lour.,以入药。

生境分部广西。

性味微苦,凉。有小毒。

功能主治凉血散瘀,消肿止痛。主治急性扁桃体炎,咽喉炎。

用法用量根1~2两,水煎服。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华本草》:海南茄

药材名称海南茄

拼音Hǎi Nán Qié

英文名fruit of Hainan Nightshade

别名衫纽藤、卜古雀、金纽头、细颠茄、耳环草、小丁茄

出处始载于《中国植物志》。

来源药材基源:为茄科植物海南茄的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olanum procumbens Lour- Hance.[S. haina -nen se Hance]

采收和储藏:秋、冬季挖取地下根,洗净,晒干。

原形态灌木,高1-2m。茎直立或平卧,多分枝,小枝无毛,具黄土色基部宽扁的倒钩刺,嫩枝、叶下面、叶柄及花序柄均被分枝多、无柄或具短柄的星状短绒毛及小钩刺。叶互生;叶柄长4-10mm;叶片卵形至长圆形,长2-6cm,宽1.5-3cm,先端钝,基部楔形或圆形不相等,近全缘或作5个粗大的波状圆浅裂。蝎尾状花序顶生或腋外生;花萼杯状,4裂,裂片三角形,在两面先端无被星状绒毛;花冠淡红色,先端深4裂,裂片披针形,外被星状期待毛;雄蕊4,花丝长约1mm,花药长约6mm;子房球形,先端被星状毛,花柱长约7mm,先端2裂。浆果球形,直径7-9mm,熟时红色,光亮,宿存萼向外反折,果柄长约2cm,先端膨大;种子淡黄色,近肾形,扁平。花期春、夏、秋季,果期秋、冬季。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灌木丛中或林下。

资源分布:分布于海南。

性味味辛;微苦;性凉

功能主治散风热;活血止痛。主感冒;头;咽喉疼痛;关节肿痛;月经不调;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0-60g。

各家论述《新华本草纲要》根:味辛、苦、性温。有祛风散瘀、止痛、平肝、截疟的功能。用于跌打损伤、关节肿痛、月经不调,感冒头痛、疟疾。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翻白柴

    《中药大辞典》:翻白柴药材名称翻白柴拼音Fān Bái Chái别名木帚子(《中国树木分类学》),柳叶栒子(《经济植物手册》),把把柴(《四川中药志》)。出处《四川中药志》来源为蔷

  • 粗黄草

    药材名称粗黄草别名大黄草、黄草、密花石斛来源兰科粗黄草Dendrobium densiflorum Lindl ex Wall.,以茎入药。生境分部云南、广东、广西。性味甘、淡、微咸,寒。功能主治滋阴

  • 刺榆皮

    药材名称刺榆皮拼音Cì Yú Pí出处1.刺榆皮入药,始载于《本草拾遗》,云“江东有刺榆,天大榆,皮入用不滑,刺榆秋实。”2.《蜀本草》按《尔雅疏》云:“榆之类有十种,叶皆相似,皮及木理异耳,而刺榆有

  • 马蹬草

    《中药大辞典》:马蹬草药材名称马蹬草拼音Mǎ Dēnɡ Cǎo别名过桥草出处《河南中草药手册》来源为铁角蕨科植物过山蕨的全草。原形态小形植物,高10~20厘米。根状茎短,直立,顶部密生狭披针形黑褐色鳞

  • 防风草

    药材名称防风草拼音Fánɡ Fēnɡ Cǎo别名落马衣、假紫苏、马衣叶(《生草药性备要》),稀莶草、土防风(《岭南采药录》),四方茎、臭草(《广西中兽医药植》),臭苏头、鸭儿蔑(《陆川本草》

  • 莨菪

    药材名称莨菪拼音Lànɡ Dànɡ别名天仙子、横唐、行唐性味(子)苦、寒、无毒。功能主治1、突发颠狂。用莨菪三升,研细,在一升酒中泡几天。去渣,煎成浓汁。一天内分三次饮完。如觉头中

  • 红花绿绒蒿

    《中药大辞典》:红花绿绒蒿药材名称红花绿绒蒿拼音Hónɡ Huā Lǜ Rónɡ Hāo别名阿柏几麻鲁(藏名)出处《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来源为罂粟科植物红花绿绒蒿的花茎及果实。8~

  • 乌药花

    药材名称乌药花拼音Wū Yào Huā出处《滇南本草》来源为马鞭草科植物滇常山的花。原形态植物形态详"滇常山"条。功能主治治妇人红崩,水煎,点水酒服。摘录《中药大辞典》

  • 毛莸

    药材名称毛莸拼音Máo Yóu别名兰香草来源药材基源:为马鞭草科植物毛球莸的花和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aryopteris trichosphaera W.W. smith[C.tangutica

  • 蒙自草胡椒

    药材名称蒙自草胡椒拼音Ménɡ Zì Cǎo Hú Jiāo别名散血丹、狗骨头、海尼豆瓣绿。来源药材基源:为胡椒科植物蒙自草胡椒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eperomia heyneana Mi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