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材>红三七

红三七

《中药大辞典》:红三七

药材名称红三七

拼音Hónɡ Sān Qī

别名扭子七(《四川中药志》),九节犁、九节雷、赶山鞭蜈蚣七、伞墩七、螺丝七(《陕西中草药》),螺丝三七、血三七(《浙江天目山药植志》)。

出处《陕西中草药》

来源为蓼科植物支柱蓼根茎。8~9月采收。

原形态支柱蓼,又名:九牛造

多年生草本,高20~40厘米,全部无毛。根茎肥厚,具节,紫褐色;须根甚多。茎丛生或单生,细长,绿色,不分枝。基生叶有长柄,长15~25厘米;茎生叶互生,下部的具柄,上部的渐至无柄,叶柄基部具膜质托叶鞘2枚,有明显的脉,无缘毛;叶片卵形或广卵形,质薄,长3~15厘米,宽1.5~9厘米,先端尖锐,微弯,全缘,基部心脏形,上面绿色,下面淡绿色,穗状花序,顶生或腋生,总轴长3~5厘米;小花白色,径约3毫米,花梗短小,基部具小苞片;花被5深裂,长椭圆形,长2~3毫米;雄蕊8,花丝线形;子房上位,呈三角状,花柱3枚,柱头头状。瘦果卵形,有3锐棱,黄褐色,有光泽。花期7月。

生境分部生长于中山区的林下或潮湿地方,常见于黄沙泥地中。分布河北、山西、河南、陕西、湖北、四川、贵州、浙江、江西等地。产四川、陕西等地。

性状干燥根茎近圆柱形,根头处稍粗壮,外表棕黑色,粗糙凹凸不平、具节,节上有明显疙瘩突起,须根黑色,卷曲而长。质坚硬,断面粉红色至棕红色。气微,味淡微涩。

化学成分根和根茎中,含大黄素、大黄酸、大黄酚等。

性味①《四川中药志》:"味涩,性平,无毒。"

②《陕西中草药》:"味苦涩,性凉。"

功能主治散血,止血,行气,调经。治跌打损伤,劳伤吐血,便血,崩漏,月经不调。

①《四川中药志》:"散血行气。治跌打损伤及五劳七伤。"

②《陕西中草药》:"收敛止血,活血调经,止痛生肌。治跌打损伤,外伤出血,便血,崩漏,月经不调,淋症,白带,红白痢疾,大骨节病。"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或浸酒、研末。

复方治跌打损伤:支柱蓼根研粉,以酒送服。晚饭前服七至八钱。(《浙江天目山药植志》)

临床应用治疗大骨节病:取红三七(鲜)3钱切片,水煎3次取汁混合,早晚空腹加温分服。试治10例,其中Ⅰ°3例,Ⅱ°5例,Ⅲ°2例,治后疼痛减轻,关节活动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但以年龄小、病情轻者,疗效显著。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红三七

药材名称红三七

拼音Hónɡ Sān Qī

别名扭子七、算盘七九龙盘、螺丝三七、血三七、九牛(扌造)、九节犁、九节雷、赶山鞭蜈蚣七、伞墩七、螺丝七、荞叶七、钻山狗、荞莲、蜈蚣草、盘龙七、牡蒙、荞麦三七散血丹紫参

出处出自《陕西中草药》。

来源药材基源:为蓼科植物支柱蓼的根茎。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olygonum suffultum Maxim.

采收和储藏:秋季采挖其根茎,除去须根及杂质,洗晾干。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20-40cm。全草无毛。根茎肥厚,具节,不弯曲,紫褐色;须根甚多。茎丛生或单一,细长,绿色,不分枝。基生叶柄长15-25cm;茎生叶互生,下部的具柄,上部的渐至无柄;叶柄基部具膜质托叶鞘2枚,有明显的脉,无缘毛;叶片卵形或广卵形,质薄,长3-15cm,宽1.5-9cm,先端锐尖,微弯,基部心形。穗状花序,顶生或腋生;花白色,花梗短小,基部具小苞片;花被5深裂;雄蕊8;花柱3,基部合生,柱头头状。瘦果卵形,有三锐棱,黄褐色,有光泽。花期4-5月,果期5-7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中山区的林下或潮湿地方,常见于黄沙泥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河北、山西、陕西、甘肃、河南、湖南、浙江、江西。湖北、四川、贵洲等地。

性状性状鉴别 根茎呈结节状,平直或稍弯曲,长2-9cm,直径0.5-2cm。表面紫褐色或棕褐色,有6-10节,每节呈扁球形,外被残存叶基,并有残留细根及点状根痕。有时两节之间明显变细延长,习称过江枝。质硬,易折断,折断面近圆形,浅粉红色或灰黄色,近边缘处有12-30个黄白色维管束,排成断续的环状。气微,味涩。

显微鉴别 根茎横切面:木栓层甚薄,l-3列木栓细胞。皮层窄,维管束外韧型,10-20余个不规则环状排列;韧皮部较窄,细胞排列紧密;形成层不明显;木质部导管多单个散在或数个成群,木纤维近方形至六角形。髓部宽广。本品薄壁细胞含淀粉粒及草酸钙簇晶,簇晶直径15-70μm;另含少量树脂状物。

理化鉴别 取本品粉末约0.5g,加水4ml,微热,滤过。耳滤液1ml,加三氯化铁试剂1滴,即有蓝黑色沉淀。稍振摇后,滤液即呈茶蓝色。(检查读质)

化学成分支柱蓼根茎中含大黄素(emodin),大黄酸(rhein),大黄酚(chrysopharol)及大量鞣质[1]。

性味苦;涩;性凉

归经肝;脾经

功能主治止血止痛;活血调经;除湿清热。主跌打伤痛;外伤出血;吐血;便血;崩漏;月经不调;赤白带下;湿热下痢;痈疮疮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研末,6-9g;或浸酒。外用:适量,研末调敷。

各家论述1.《四川中药志》:散血行气。治跌打损伤及五劳七伤。

2.《陕西中草药》:收敛止血,活血调经,止痛生肌。治跌打损伤,外伤出血,便血,崩漏,月经不调,淋症,白带,红白痢疾,大骨节病。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拟缺香茶菜

    药材名称拟缺香茶菜拼音Nǐ Quē Xiānɡ Chá Cài别名野紫苏来源药材基源:为唇形科植物拟缺香茶菜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Rabdosia excisoides(Su ex C.H.Hu

  • 牛舌草

    《中药大辞典》:牛舌草药材名称牛舌草拼音Niú Shé Cǎo出处《江苏药材志》来源为蓼科植物齿果酸模的叶。原形态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茎直立,高1米左右,多分枝。叶互生,具柄;叶长

  • 栓皮栎

    药材名称栓皮栎拼音Shuān Pí Lì别名青杠碗、软木栎、粗皮栎、白麻栎来源壳斗科栓皮栎Quercus variabilis Blume,以果壳入药。生境分部辽宁、河北、山西、陕

  • 白花丁香

    药材名称白花丁香拼音Bái Huā Dīnɡ Xiānɡ来源药材基源:为木犀科植物白花欧丁香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yringa vulgarisL.f.alba(Weston)Vass.[S.v

  • 酒饼叶

    《中药大辞典》:酒饼叶药材名称酒饼叶拼音Jiǔ Bǐnɡ Yè别名山橘叶(《岭南采药录》),狗牙花(《中国树木分类学》),鸡爪校(《陆川本草》),宝塔子、鸡爪香、鸡爪兰(《南宁市药物志》),

  • 焮麻

    药材名称焮麻拼音Xìn Má别名钱麻、红活麻、蝎麻、大荨麻来源药材基源:为荨麻科植物滇藏荨麻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Urtica mairei Levl.采收和储藏:四季均可采,洗净,鲜用或晒干。

  • 牛肉

    《中药大辞典》:牛肉药材名称牛肉拼音Niú Ròu出处《别录》来源为牛科动物黄牛或水牛的肉。原形态①黄牛(《说文》)体长1.5~2米,体重一般在250公斤左右。体格强壮结实。头大,

  • 三铃子

    药材名称三铃子拼音Sān Línɡ Zǐ别名野豌豆、豆菜(《贵州民间药物》)。出处《贵州民间药物》来源为豆科植物歪头菜的根或嫩叶。秋季采收。原形态歪头菜(《救荒本草》)多年生草本,高可达1米

  • 四叶七

    药材名称四叶七拼音Sì Yè Qī来源药材基源:为金粟兰科植物湖北金粟兰的全草或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hloranthushenryiHemsl.var.hupehensis(Pamp.)K.F.

  • 药材名称茶拼音Chá别名茶叶来源山茶科山茶属植物茶Camellia sinensis O Ktunze [Thea sinensis L.],以叶、子、根入药。叶春夏秋均可采集,焙制。根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