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材>绣线菊根

绣线菊根

《中药大辞典》:绣线菊根

药材名称绣线菊根

拼音Xiù Xiàn Jú Gēn

别名火烧尖、土黄连(《贵州民间药物》)。

出处《贵州草药》

来源为蔷薇科植物粉花绣线菊光叶绣线菊。7~8月采收。

原形态①粉花绣线菊

落叶灌木,高达1.5米。小枝嫩时或有短柔毛。叶互生,卵形至卵状长椭圆形,长3~8厘米,先端尖,基部楔形,边缘有缺刻状重锯齿,下面苍白色或稍带灰白色,脉上常有短柔毛;叶柄长1~3毫米。花淡红或深粉红色,有时白色,径4~6毫米,排列成复伞房花序;萼片5;花瓣5,卵形至圆形;雄蕊长于花瓣。蓇葖果无毛。花期6~7月。

我国有栽培。

本植物的叶(绣线菊叶)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②光叶绣线菊,又名:细叶米筛花。

形态与上种相似,较高。叶卵状长椭圆形至长椭圆状披针形,长6~11厘米,边缘有尖锐重锯齿,下面初有短柔毛,后变光滑。花淡红至深红色。

生山坡、田野及林下。分布我国中部至东部。

本植物的果实(绣线菊子)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性味《贵州民间药物》:"凉,苦,无毒。"

功能主治止咳,明目,镇痛。治咳嗽,眼赤,目翳,头痛。

①《贵州民间药物》:"止咳,镇痛,治翳明目。"

②《浙江民间常用草药》:"治头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外用:煎水熏洗。

复方①治咳嗽,吐痰成泡,周身酸痛:土黄连干品二两。熬水服。

②治风眼目翳:土黄连二钱,冰片五分,人乳三钱。加水蒸熟,点眼角。

③治眼睛红痛及头痛:土黄连五钱,紫苏叶二钱,白菊花-钱。熬水服及熏洗。(①方以下出《贵州民间药物》)

④治头痛:绣线菊根、何首乌各三至五钱。水煎服。(《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绣线菊根

药材名称绣线菊根

拼音Xiù Xiàn Jú Gēn

英文名Root of Japanese Spiraea, Root of Fortune Japanese Spiraea

别名火烧尖、土黄连

出处出自《贵州草药》

来源药材基源:为蔷薇科植物粉花绣线菊、光叶绣线菊的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Spiraea japonica L.f.2.Spiraea japonica L.f. var. fortunei (Planch.) Rehd.

采收和储藏:7-8月挖根,除去泥土,洗净晒干。

原形态1.粉花绣线菊灌木,高达1.5m。枝条细长,开展,小枝近圆柱形,无毛或幼时被短柔毛。冬芽卵形,先端急尖,有数个鳞片。单叶互生;叶柄长1-3cm,具短柔毛;叶片卵形至卵状椭圆形,长2-8cm,宽1-3cm,先端急尖至短渐尖,基部楔形,边缘有缺刻状重锯齿或单锯齿,上面暗绿色,无毛或沿叶脉微具短柔毛,下面色浅或有白霜,通常沿叶脉有短柔毛。复伞房花序生于当年生的直立新枝顶端,花朵密集,密被柔毛;花梗长4-6mm;苞片披针形至线状披针形,下面微被柔毛;花直径4-7mm;花萼外面有稀疏短柔毛;萼筒钟状,内面有短柔毛,萼片三角形,先端急尖;花瓣卵形至圆形,先端通常圆钝,长2.5-3.5mm,宽2-3mm,粉红色;雄蕊25-30,远较花瓣长;花盘圆环形,约有10个不整齐的裂片。蓇葖果半开放。无毛或沿腹缝有稀疏柔毛,花柱顶生,萼片常直立。花期6-7,果期8-9月。

2.光叶绣线菊此变种较高大,叶片长圆披针形,先端短渐尖,基部楔形,边缘具尖锐重锯齿,长5-10cm,上面有皱纹,两面无毛,下面有白霜。复伞房花序直径4-8cm,花粉红色,花盘不发达。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2.生于海拔700-3000m的山坡、田野、或杂木林下。

资源分布:1.我国各地均有栽培。2.分布于陕西、江苏、安徽、浙江、江西、山东、湖北、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化学成分粉花绣线菊的根含C20-二萜生物碱绣线菊新碱(spirasine)Ⅰ、Ⅱ、Ⅲ、Ⅴ、Ⅵ、Ⅶ、Ⅷ。光叶绣线菊绣线菊新碱Ⅲ、Ⅳ、Ⅸ、Ⅹ、Ⅺ、Ⅻ、XIV、XV。

性味苦、辛;凉;无毒

归经肺;肝经

功能主治祛风清热,明目退翳。主咳嗽,头痛,牙痛,目赤翳障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外用:适量,煎水熏洗。

复方①治咳嗽,吐痰成泡,周身酸痛: 土黄连干品二两。熬水服。②治风眼目翳: 土黄连二钱,冰片五分,人乳三钱。加水蒸熟,点眼角。③治眼睛红痛及头痛: 土黄连五钱,紫苏叶二钱,白菊花一钱。熬水服及熏洗。 (①方以下出《贵州民间药物》)④治头痛: 绣线菊根、何首乌各三至五钱。水煎服。(《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各家论述1.《贵州民间药物》:止咳,镇痛,治翳明目。

2.《浙江民间常用草药》:治头痛。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九莲灯

    药材名称九莲灯拼音Jiǔ Lián Dēnɡ英文名Plicate Twayblade别名石梅、石杨梅、石仙桃、石虾、鬼子头、七仙桃、穿线草、疳肿药、烂疮薯、叶上果出处始载于《新华本草纲要》。来源药材基

  • 蒟蒻薯叶

    药材名称蒟蒻薯叶拼音Jǔ Ruò Shǔ Yè别名老虎须叶、来源药材基源:为蒟蒻薯科植物箭根薯的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Tacca chantrieri Andre[T. minor Ridl.;T.

  • 复叶葡萄叶

    药材名称复叶葡萄叶拼音Fù Yè Pú Tɑo Yè别名止血灵;甜茶叶来源药材基源:为葡萄科植物复叶葡萄的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Vitis piasezkii Maxim.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

  • 山桐子

    《全国中草药汇编》:山桐子药材名称山桐子拼音Shān Tónɡ Zǐ别名毛桐、臭樟木、大马桑叶来源大戟科山桐子Mallotus nepalensis Muell.-Arg.,以根、皮入药。生

  • 眼睛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眼睛草药材名称眼睛草别名望北京、一支林来源荨麻科眼睛草Procris wightiana Wall. ex Wedd.,以茎、叶入药。生境分部云南。性味微苦、酸,凉。功能主治清热解

  • 扶桑叶

    《中药大辞典》:扶桑叶药材名称扶桑叶拼音Fú Sānɡ Yè出处《纲目》来源为锦葵科植物朱槿的叶。化学成分叶和茎含蒲公英赛醇乙酸酯和β-谷甾醇。药理作用叶和茎的煎剂对离体豚鼠回肠有

  • 狗爪樟

    《全国中草药汇编》:狗爪樟药材名称狗爪樟拼音Gǒu Zhuǎ Zhānɡ别名臭樟、白香樟来源樟科桢楠属植物有苞桢楠Machilus bracteata Lecomte,以根、树皮及果实入药。四季可采根

  • 鹦鹉

    《中药大辞典》:鹦鹉药材名称鹦鹉拼音Yīnɡ Wǔ别名鹦鹘(汪颖《食物本草》),干皋、鹦哥(《纲目》)。出处《纲目》来源为鹦鹉科动物绯胸鹦鹉等的肉。原形态体长约30厘米。嘴强大,甚钩曲,上嘴与头骨连接

  • 大黑药

    《中药大辞典》:大黑药药材名称大黑药拼音Dà Hēi Yào出处《昆明民间常用草药》来源为菊科植物翼茎旋复花的根。秋季采挖。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约65厘米。根粗壮。叶互生,倒披针形

  • 鹧鸪血

    《中药大辞典》:鹧鸪血药材名称鹧鸪血拼音Zhè Gū Xuè出处福州台江区《验方汇集》来源为雉科动物鹧鸪的血。原形态动物形态详"鹧鸪"条。功能主治福州台江区《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