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材>罗伞树

罗伞树

《全国中草药汇编》:罗伞树

药材名称罗伞树

别名高脚罗伞树、高脚罗伞

来源紫金牛紫金牛属植物罗伞树Ardisia quinquegona Blume,以根、叶入药。

性味苦、辛,平。

功能主治清咽消肿,散瘀止痛。用于咽喉肿痛,风湿关节痛,跌打损伤,疖肿。

用法用量根0.5~1两;外用适量,鲜叶捣烂敷患处。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华本草》:罗伞树

药材名称罗伞树

拼音Luó Sǎn Shù

别名铁罗伞、筷子根、高脚凉伞、火屎炭树、火泡树、鸡眼树、火炭树树

来源药材基源:为紫金牛科植物罗伞树的茎叶或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rdisia quinquegona Bl.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洗净,切段,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灌木或灌木状小乔木,高约2m,可达6m以上。小枝细,有纵纹,嫩时被锈色鳞片。叶互生;叶柄长5-10mm,幼时被鳞片;叶片坚纸质,长圆状披针形、椭圆状披针形至倒披针形,长8-16cm,宽2-4cm,先端渐尖,基部楔形,全缘,背面多少被鳞片,中脉明显,侧脉连成近边缘的边缘脉。聚伞花序或亚伞形花序,腋生,稀着生于侧生特殊花枝顶端,花枝长达8cm,多少被鳞片;花梗长5-8mm,多少被鳞片;花长约3mm或略短;萼片三角状卵形,先端急尖,长1mm,具疏微缘毛及腺点;花瓣白色,广椭圆状卵形,先端急尖或钝,具腺点,里面近基部被细柔毛;雄蕊与花瓣几等长,花药卵形至肾形,背部多少具腺点;雌蕊常超出花瓣。果扁球形,具钝5棱,稀棱不明显,直径5-7mm,无腺点。花期5-6月,果期12月或2-4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200-1000m的林下或沟边阴湿处。

资源分布:分布于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广西、云南等地。

性状性状鉴别 茎圆柱形,无毛。完整叶片披针形,先端渐尖,基部楔形,全缘,侧脉多。有时可见聚伞形花序。气弱,味苦、涩。

显微鉴别 茎横切面:表皮细胞1列,外被角质层,皮层组织中散有分泌腔;内皮层细胞凯氏带明显。维管束鞘纤维成环,并夹有石细胞。韧皮部狭窄,形成层成环,木质部导管单列。髓部发达。薄壁细胞含淀粉粒及草酸钙簇晶。叶横切面:上、下表皮细胞各1列。栅栏细胞1列,通过中脉。中脉上方平坦,下方突出。维管束外韧型,多束,环状排列,外围具纤维,环状排列,近下表皮部位有分泌腔。薄壁细胞中含草酸钙簇晶。

化学成分罗伞树含紫金牛醌(ardisianone)和紫金牛酚(ardis-anol)。

性味苦;辛;性凉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散瘀止痛。主咽喉肿痛;疮疖痈肿;跌打损伤;风湿痹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外用:适量,鲜品捣敷。。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乌药花

    药材名称乌药花拼音Wū Yào Huā出处《滇南本草》来源为马鞭草科植物滇常山的花。原形态植物形态详"滇常山"条。功能主治治妇人红崩,水煎,点水酒服。摘录《中药大辞典》

  • 喉痧药

    药材名称喉痧药拼音Hóu Shā Yào英文名Hairy Canton sonerilla别名小金香炉、天青地红、尖尾痧、四大天王、桑勒草、红春根藤、田螺掩出处始载于《新华本草纲要》。来源药材基源:为

  • 棕榈叶

    《中药大辞典》:棕榈叶药材名称棕榈叶拼音Zōnɡ Lǘ Yè出处《现代实用中药》来源为棕榈科植物棕榈的叶片。原形态植物形态详"棕榈皮"条。化学成分参见"棕榈皮&

  • 红吹风

    药材名称红吹风拼音Hónɡ Chuī Fēnɡ来源药材基源:为葡萄科植物火筒树的根、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eea indica(Burm.f.)Merr.[Staphylea indica Bur

  • 紫苏叶

    《中国药典》:紫苏叶药材名称紫苏叶拼音Zǐ Sū Yè英文名FOLIUM PERILLAE别名苏叶来源本品为唇形科植物紫苏Perilla frutescens (L.)Britt的干燥叶(或

  • 美丽胡枝子根

    药材名称美丽胡枝子根拼音Měi Lì Hú Zhī Zǐ Gēn出处《广西药植名录》来源为豆科植物美丽胡枝子的根。全年可采。性味《福建中草药》:"苦,平。"功能

  • 丝绵

    药材名称丝绵拼音Sī Mián别名绵(《本草拾遗》),蚕绵(《医林纂要》)。出处《纲目》来源为用蚕茧下脚经精炼、扯松的制成品。功能主治治吐血,衄血,便血,血崩,痔疮,外伤出血,聤耳,冻疮。①

  • 地梭罗

    药材名称地梭罗拼音Dì Suō Luó别名地浮萍、一团云(《贵州民间药物》)。出处《贵州民间药物》来源为地钱科植物地钱的全体。全年可采。原形态原叶体扁平,呈叶状,先端2叉分裂,表面

  • 竹(鼠留)子油

    药材名称竹(鼠留)子油拼音Zhú ( Shǔ Liú ) Zǐ Yóu英文名Bamboo rat fat别名竹鼠出处出自《陕西中草药》来源药材基源:为竹鼠科动物竹鼠的脂肪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Rhi

  • 茴香虫

    《全国中草药汇编》:茴香虫药材名称茴香虫拼音Huí Xiānɡ Chónɡ别名黄凤蝶、金凤蝶、芹菜金凤蝶[成虫名]来源昆虫纲鳞翅目凤蝶科金凤蝶Papilio machaon 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