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材>虎睛

虎睛

药材名称虎睛

拼音Hǔ Jīnɡ

别名虎眼睛(《别录》)。

出处雷公炮炙论

来源为猫科动物眼睛。将虎睛成对割下,放在炒热的谷子内烘,冷后再炒再烘,至干燥为度。

生境分部产于东北及华南各地。

性状呈椭圆形,皱缩,睛黑色,周围和背面橙黄色,有腥气。

炮制雷公炮炙论》:"用虎睛,先于生羊血中浸一宿,漉出,微微火上焙之干,捣成粉,候众药出,取合用之。"

功能主治镇惊,明目。治惊悸,癫痫,目翳。

①《别录》:"疗癫。"

②《千金·食治》:"主惊痫。"

③孟诜:"主疟病,小儿热,惊悸。"

④《纲目》:"明目去翳。"

用法用量内服:入丸,散。

复方①治痫疾潮搐,精神恍惚,烦乱不宁,口干喜水,或时讝语:虎睛一对(微炒),犀角屑、远志(去心)、栀子仁,大黄各一两。上件为细末,炼蜜为丸,如绿豆大。每服二十丸,温酒送下,食后。(《杨氏家藏方》虎睛丸)

②治小儿惊痫掣疭:虎睛细研,水调灌之蛊,大小加减服之。(《经验后方》)

③治小儿夜啼:大虫眼睛一只,为散,以竹沥调少许与吃。(姚和众)

④治疟,发作时节不定,寒热甚者:虎睛一枚(生捣细末)腊月猪血少许,朱砂一分(细研),阿魏一分(研末)。上件药,都研令匀,用粽子尖七枚,和丸如黍粒大。以绵裹一丸,纳鼻中。(《圣惠方》)

各家论述《本草述》:"大抵虎睛所治之痫,属于肝心二脏居多。然治小儿诸痫,如地龙散,亦有用之者。"

摘录《中药大辞典》

猜你喜欢

  • 黄颡鱼颊骨

    《中药大辞典》:黄颡鱼颊骨药材名称黄颡鱼颊骨拼音Huánɡ Sǎnɡ Yú Jiá Gǔ出处《纲目》来源为鮠科动物黄颡鱼的颊骨。功能主治《普济方》:"治喉痹,黄

  • 棕竹根

    药材名称棕竹根拼音Zōnɡ Zhú Gēn来源药材基源:为棕榈科植物棕竹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Rhapisexcelsa。(Thunb.)HenryexRehd.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洗净,切段

  • 蠵龟筒

    《中药大辞典》:蠵龟筒药材名称蠵龟筒拼音Xī Guī Tǒnɡ别名鼋皮(《日华子本草》),蟕蠵壳、蟕蠵甲(《本草图经》)。出处《纲目》来源为海龟科动物蠵龟的皮及鳞甲。原形态蠵龟(《纲目》),又名:灵龟

  • 金慈姑

    药材名称金慈姑拼音Jīn Cí Gū英文名roxburg Typhonium出处始载于《云南植物名录》。来源药材基源:为天南星科植物金慈姑的块茎。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Typhonium roxburg

  • 星蕨

    药材名称星蕨拼音Xīnɡ Jué英文名Common Microsorium别名二郎剑、尖凤尾出处始载于《中国蕨类植物图谱》。来源药材基源:为水龙骨科植物星蕨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Microsor

  • 羽叶山蚂蝗

    药材名称羽叶山蚂蝗拼音Yǔ Yè Shān Mǎ Huánɡ英文名Oldham Podocarpium别名羽叶山绿豆。出处始载于《中国主要植物图说-豆科》。来源药材基源:为豆科植物羽叶山蚂蝗的全株。拉

  • 石帆

    《中药大辞典》:石帆药材名称石帆拼音Shí Fān别名海团扇(《动物学大辞典》)。出处《本草拾遗》来源为柳珊瑚科动物柳珊瑚的石灰质骨胳。原形态全体呈树状,分枝颇多,常扩展而为一平面,不向四方

  • 红辣树根

    药材名称红辣树根拼音Hónɡ Là Shù Gēn出处《广西中药志》来源为夹竹桃科植物鸡骨常山的根。性状干燥根呈圆柱形,略弯曲,往往分枝,长10~25厘米,径1.5~3厘

  • 土香榧

    药材名称土香榧拼音Tǔ Xiānɡ Fěi别名粗榧、血榧、木榧(《浙江天目山药植志》)。出处《浙江天目山药植志》来源为粗榧科植物中国祖榧的种子。原形态中国粗榧,又名:鄂西粗榧、竹叶粗榧、红壳松。常绿小

  • 大接骨丹

    《全国中草药汇编》:大接骨丹药材名称大接骨丹拼音Dà Jiē Gǔ Dān别名水冬瓜、接骨丹、叨里木来源为山茱萸(叨里木科)鞘柄木属植物裂叶鞘柄木Torricellia angulata Ol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