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材>蜈蚣草

蜈蚣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蜈蚣草

药材名称蜈蚣草

拼音Wú Gōnɡ Cǎo

别名蜈蚣蕨、长叶甘草蕨、舒筋草牛肋巴

来源蕨类凤尾蕨科凤尾蕨属植物蜈蚣草Pteris vittata L.,以全草根状茎入药。全年可采,洗净,晒干。

性味淡,平。

功能主治祛风活血,解毒杀虫。用于防治流行性感冒,痢疾,风湿疼痛,跌打损伤;外用治蜈蚣咬伤,疥疮。

用法用量根状茎2~4钱。外用全草捣烂敷或煎水洗患处。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大辞典》:蜈蚣草

药材名称蜈蚣草

拼音Wú Gōnɡ Cǎo

别名蜈蚣蕨(《湖南药物志》),小贯仲(《云南中草药选》)。

出处《贵州民间药物》

来源为凤尾蕨科植物蜈蚣草全草。全年可采。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1.3~2米。根状茎短,被线状披针形、黄棕色鳞片,具网状中柱。叶丛生,叶柄长10~30厘米,直立,干后棕色,叶柄、叶轴及羽轴均被线形鳞片;叶矩圆形至披针形,长10~100厘米,宽5~30厘米,1次羽状复叶;羽片无柄,线形,长4~20厘米,宽0.5~1厘米,中部羽片最长,先端渐尖,先端边缘有锐锯齿,基部截形,心形,有时稍呈耳状,下部各羽片渐缩短;叶亚革质,两面无毛,脉单1或1次叉分。孢子囊群线形,囊群盖狭线形,膜质,黄褐色。

本植物的根(蜈蚣草根)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生境分部生墙上或石隙间。分布陕西、甘肃、河南、湖北、湖南、江西、浙江、福建、台湾及华南、西南各地。

性味《贵州民间药物》:"性平,味淡。"

功能主治①《贵州民间药物》:"治疥疮。"

②《湖南药物志》:"辟疫,消肿,退热。治腹痛,痢疾,蜈蚣咬伤,无名肿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2~4钱。外用:煎水洗或捣敷。

复方治疥疮:蜈蚣草(全草)二两,一扫光四两。大蒜杆(干的)四两。煎水洗,一日三次。并须内服消毒药:白土茯苓白鲜皮蒲公英各一两,八爪金龙四钱。煎水服,一日三次。(《贵州民间药物》)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蜈蚣草

药材名称蜈蚣草

拼音Wú Gōnɡ Cǎo

英文名Herb of Chinese Brake,Herb of Centipedal Brake,Herb of Ladder Brake

别名蜈蚣蕨、小贯仲、百叶尖、蜈蚣蕨、贯众牛肋巴篦子草、小蜈蚣草、狗脊、长叶甘草蕨、肺筋草、小牛肋巴蜈蚣连、斩草剑、梳子草、黑舒筋草

出处出自《贵州民间药物》

来源药材基源:为凤尾蕨科植物蜈蚣草的全草或根茎。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teris vittata L.

采收和储藏:全年可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1.3-2m。根状茎短,被线状披针形、黄棕色鳞片,具网状中柱。叶丛生,叶柄长10-30cm,直立,干后棕色,叶柄、叶轴及羽轴均被线形鳞片;叶矩圆形至披针形,长10-100cm,宽5-30cm,1次羽状复叶;羽片无柄,线形,长4-20cm,宽0.5-1cm,中部羽片最长,先端渐尖,先端边缘有锐锯齿,基部截形,心形,有时稍呈耳状,下部各羽片渐缩短;叶亚革质,两面无毛,脉单1或1次叉分。孢子囊群线形,囊群盖狭线形,膜质,黄褐色。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2000-3100m的空旷钙质土或石灰岩石上。

资源分布:分布于中南、西南及陕西、甘肃、浙江、江西、福建、台湾等地。

化学成分全草含木脂体甙,顺-二氢-去氢二松柏醇-9-O-β-D-葡萄糖甙(cis-dihydro-dehydrodiconiferyl-9-O-β-D-glucoside),落叶松脂醇-9-O-β-D-葡萄糖甙(lariciresinol-9-O-β-D-glucoside),还含二脂酰甘油基三甲基高丝氨酸(diacylglyceryltrimethylhomoserine)。

性味淡;苦;凉

归经肝;大肠;膀胱经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舒筋活络;解毒杀虫。主风湿筋骨疼痛;腰痛;肢麻屈伸不利;半身不遂;跌打损伤;感冒;痢疾;乳痈;疮毒;疥疮;蛔虫症;蛇早咬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2g。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水熏洗。

复方治疥疮: 蜈蚣草(全草)二两,一扫光四两,大蒜杆(干的)四两。煎水洗,一日三次。并须内服消毒药:白土茯苓白鲜皮蒲公英各一两,八爪金龙四钱。 煎水服,一日三次。〈贵州民间药物)

各家论述1.《贵州民间药物》:治疥疮。

2.《湖南药物志》:辟疫,消肿,退热。

摘录《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

猜你喜欢

  • 黄桷根

    《中药大辞典》:黄桷根药材名称黄桷根拼音Huánɡ Jué Gēn别名黄葛根(《分类草药性》)。出处《草木便方》来源为桑科植物黄葛树的根或根皮。全年可采。以8~9月采者为佳。性味①

  • 地茄子

    《中药大辞典》:地茄子药材名称地茄子拼音Dì Qié Zi出处《分类草药性》来源为桔梗科植物铜锤玉带草的果实。8~9月采。性味《四川中药志》:"性微温,味涩,无毒。&qu

  • 对叶散花

    药材名称对叶散花拼音Duì Yè Sàn Huā别名猪婆子藤、小鱼辣树出处《湖南药物志》来源为忍冬科植物宜昌荚蒾的茎、叶、根。茎、叶,生长旺盛时采收;根,全年可采。晒干。

  • 菩提树皮

    《中药大辞典》:菩提树皮药材名称菩提树皮拼音Pú Tí Shù Pí出处《浙江天目山药植志》来源为橡树种植物南京椴的树皮及根皮。同属植物毛枝椴的树皮及根皮与本植

  • 荔枝壳

    《中药大辞典》:荔枝壳药材名称荔枝壳拼音Lì Zhī Ké出处《本草蒙筌》来源为无患子科植物荔枝的外果皮。性状干燥的外果皮,呈不规则的开裂,表面赤褐色,有多数小瘤状突起,内面光滑,

  • 垂丝卫矛

    《中药大辞典》:垂丝卫矛药材名称垂丝卫矛拼音Chuí Sī Wèi Máo别名球果卫矛、五棱子(《浙江天目山药植志》),青皮树(《中国高等植物图鉴》),小米饭、暖木(《中

  • 湖北桑寄生

    药材名称湖北桑寄生拼音Hú Běi Sānɡ Jì Shēnɡ别名杂寄生、桑寄生、马桑寄生泡来源药材基源:为桑寄生科植物灰毛桑寄生的带叶茎枝。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Taxillus sutchuenen

  • 小天冬

    药材名称小天冬别名天冬、密齿天门冬来源百合科小天冬Asparagus meioclados Levl.,以根入药。生境分部云南、四川、贵州。性味甘、淡,平。功能主治滋阴,润肺,止咳。主治肺痨久咳,潮热

  • 茉莉叶

    《中药大辞典》:茉莉叶药材名称茉莉叶拼音Mò Lì Yè出处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来源为木犀科植物茉莉的叶片。性味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辛,凉。&q

  • 结血蒿

    《中药大辞典》:结血蒿药材名称结血蒿拼音Jié Xuè Hāo别名普尔那(藏名)出处《西藏常用中草药》来源为菊科植物毛莲蒿的全草。7~9月割取茎叶。切段,阴干。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