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材>蜡瓣花根

蜡瓣花根

药材名称蜡瓣花根

拼音Là Bàn Huā Gēn

来源药材基源:为金缕梅科植物中华蜡瓣花的根或根皮。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orylopsis sinensis Hemsl.

采收和储藏:根皮夏季采挖,刮去粗皮,洗净,晒干。

原形态中华蜡瓣花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2-5m。嫩枝有柔毛。叶互生;叶柄长1-1.5cm,密生柔毛;托叶窄长形,长约2cm,略有毛;叶薄革质,卵形或倒卵状椭圆形,长4-9cm,宽3-6.5cm,先端短尖,基部心形或斜心形,边缘有锐锯齿,上面绿色,下面灰绿色,具星状毛,或仅脉上有毛,侧脉7-9对,叶脉直达齿尖,齿尖刺毛状。总状花序长3-4cm,下垂,花先叶开放,淡黄色,有香气;花两性,各花基部有一卵形苞片,长约5mm;萼筒具星状毛,萼齿5,卵形,无毛;花瓣5,匙形,长5-6mm,宽约4mm;雄蕊5,长4-5mm,退化雄蕊2裂;子房半下位,具星状毛,2室,花柱2,基部有毛。蒴果卵圆形,熟时开裂为4瓣。种子2,长椭圆形,长5mm,黑色有光泽。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湿润肥沃的山坡阔叶林或灌木丛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广东、广西、贵州等地。

化学成分岩白菜素(bergenin),槲皮甙(querci-trin)。

性味甘;平

归经胃;心经

功能主治疏风和胃;宁心安神。主外感风邪;头痛;恶心呕吐;心悸;烦躁不安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10g。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苍白秤钩风

    《中药大辞典》:苍白秤钩风药材名称苍白秤钩风拼音Cānɡ Bái Chènɡ Gōu Fēnɡ别名穿墙风(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出处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来源为防已科植物

  • 刺黄柏

    《中药大辞典》:刺黄柏药材名称刺黄柏拼音Cì Huánɡ Bò别名安徽小檗、黄柏出处《浙江天目山药植志》来源为小檗科植物刺黄柏的根、茎或树皮。秋季采收。原形态落叶灌木,高

  • 方榄

    药材名称方榄拼音Fānɡ Lǎn别名三角榄。出处方榄始载于《纲目》橄榄条下,云:“又有一种方榄,出广西两江峒中,似橄榄而有三角或四角…”所述与本种相符。来源药材基源:为橄榄科植物方榄的果

  • 分筋草

    药材名称分筋草别名伸筋草、经年石松、二年石松、松柏还阳来源蕨类石松科石松属植物杉蔓石松Lycopodium annotinum L.以全草入药。四季可采,晒干或阴干。性味苦、微辛,平。功能主治祛风除湿

  • 毛嘴签

    药材名称毛嘴签别名烧伤藤、节节藤来源鼠李科毛嘴签Gouanja javanica Miq.,以茎、叶入药。生境分部广东、海南、广西、贵州、云南。性味微苦、涩,凉。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收敛止血。烧烫伤:鲜

  • 湖北楤木

    药材名称湖北楤木拼音Hú Běi Sǒnɡ Mù别名刺包头、飞天蜈蚣来源药材基源:为五加科植物湖北楤木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ralia hupehensis Hoo采收和储藏:秋、冬季采挖根部,

  • 横经席叶

    《中药大辞典》:横经席叶药材名称横经席叶拼音Hénɡ Jīnɡ Xí Yè出处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来源为藤黄科植物薄叶胡桐的叶。全年可采。功能主治治外伤出血。用法用

  • 红花杜鹃

    《全国中草药汇编》:红花杜鹃药材名称红花杜鹃拼音Hónɡ Huā Dù Juān来源杜鹃花科红花杜鹃Rhododendron arboreum Smith. f. roseum S

  • 白脂麻

    药材名称白脂麻拼音Bái Zhī Má别名白油麻(《近效方》),白胡麻(《纲目》)。出处《本草衍义》来源为胡麻科植物脂麻的白色种子。化学成分种子含水分5.42%、油量52.75%、

  • 礞石

    药材名称礞石拼音Ménɡ Shí出处《嘉佑本草》来源为变质岩类岩石绿泥石片岩或云母片岩的石块或碎粒。采得后,拣净杂石泥土。原形态①绿泥石片岩主要由绿泥石组成,常成细小鳞片或针状集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