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材>高山羊不吃

高山羊不吃

《全国中草药汇编》:高山羊不吃

药材名称高山羊不吃

拼音Gāo Shān Yánɡ Bù Chī

别名山香

来源罂粟紫堇属植物高山紫堇Corydalis esquirolii Levl.,以根状茎供药用。夏秋采,洗净,鲜用或晒干。

性味苦,微寒。有小毒。

功能主治清湿热,止痛。用于心、胃气痛,胆经热病。

用法用量1~2钱。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大辞典》:高山羊不吃

药材名称高山羊不吃

拼音Gāo Shān Yánɡ Bù Chī

别名山香(《四川常用中草药》)。

出处《四川常用中草药》

来源罂粟科植物埃氏紫堇根茎。夏、秋季采挖,晒干。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50~100厘米。根茎较粗,断面黄色。茎直立或上部略倾斜,被柔毛。1~3回羽状复叶,互生;基生叶具长柄;小叶片纸质,倒卵形或卵圆形,3深裂或羽裂,上面绿色,下面灰绿色或绿白色。总状花序顶生或顶部叶腋生;苞片披针形;萼片椭圆形。干后紫色,上部具不整齐的深裂;花冠红紫色或蓝色,花瓣4,上部花瓣基部成距;雄蕊6;雌蕊1,子房上位,1室,花柱细长,柱头2裂。蒴果,长圆状椭圆形,2瓣裂,花柱宿存。种子细小,近圆形,黑色,有光泽。花期5~6月。果期7~3月。

生境分部生于沟边及林下湿润处。分布四川等地。

化学成分根含生物碱。

药理作用镇痛作用。应用热板、电刺激、化学刺激及光热刺激法均证明山香生物碱乙对小鼠、大鼠及家兔有镇痛作用,由于实验方法、动物品种和给药逾径不同,其镇痛效力表现出相当大的差异,例如小鼠热板法,皮下注射时。本品与同剂量吗啡的作用相等,但维持时间不及吗啡持久。而用小鼠化学刺激法,静脉注射时,本品作用只及吗啡的1/10。总的看来,本品镇痛效力不及吗啡,但出现作用极快,消失亦快。可能由于本品在体内较易被破坏之故。山香生物碱甲、丙、丁、戊均无镇痛作用,且易使小鼠产生惊厥和死亡。

毒性小鼠静脉注射山香生物碱乙半数致死量为99.12毫克/公斤,皮下注射为1200毫克/公斤,3天内未见死亡。腹腔注射1000及1500毫克/公斤,出现深度抑制,翻正反射消失,呼吸深而慢,但未死亡。

性味《四川常用中草药》:"苦,微寒,有小毒。"

功能主治《四川常用中草药》:"清热,定痛,除风湿。治心胃气痛,胆经热病。"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2钱。

摘录《中药大辞典》

猜你喜欢

  • 淫羊藿

    《中国药典》:淫羊藿药材名称淫羊藿拼音Yín Yánɡ Huò英文名HERBA EPIMEDII别名三枝九叶草、仙灵脾、牛角花、三叉风、羊角风、三角莲来源本品为小檗科植物

  • 豆列当

    药材名称豆列当拼音Dòu Liè Dānɡ来源药材基源:为列当科植物豆列当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Mannagettaea labiata H. Smith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晒干。原形态豆

  • 香阿魏

    药材名称香阿魏拼音Xiānɡ ā Wèi别名类阿魏来源药材基源:为伞形科植物多伞阿魏的树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Ferula ferulaeoides (Sterd.) Korov.[Peucedan

  • 山鸡

    药材名称山鸡拼音Shān Jī出处《陆川本草》来源为雉科动物原鸡的肉。原形态为家鸡的远祖,形似家鸡而较小,体长约60厘米。肉冠、肉垂以及裸出的脸和喉均赤红色。虹膜红褐色或橙黄色。雄者头和颈的羽毛在前为

  • 山甘草

    《中药大辞典》:山甘草药材名称山甘草拼音Shān Gān Cǎo别名野白纸扇(《广州植物志》),白蝴蝶(《闽南民间草药》),白茶(《泉州本草》),白纸扇、凉茶藤、白头公(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 海月

    《中药大辞典》:海月药材名称海月拼音Hǎi Yuè别名镜鱼(《临海异物志》),以下鱼(《食疗本草》),海镜、膏叶盘(《岭表录异》),蛎镜(《闽中海错疏》),石镜(《海南志》),窗贝(《动物学

  • 红木香

    《中药大辞典》:红木香药材名称红木香拼音Hónɡ Mù Xiānɡ别名紫金皮、金谷香、紧骨香、木腊(汪连仕《采药书》),内风消(《植物名实图考》),土木香(《福建民间草药》),内红

  • 水松皮

    《中药大辞典》:水松皮药材名称水松皮拼音Shuǐ Sōnɡ Pí出处《本草求原》来源为杉科植物水松的干白皮。原形态水松(《南方草木状》)落叶乔木。常由根部产生本质的瘤状体伸出地面。冬季侧生小

  • 刺蓬花

    药材名称刺蓬花拼音Cì Pénɡ Huā别名铁海棠、番鬼刺、万年刺、虎刺来源为大戟科植物铁海棠Euphorbia milii Ch.des Moulins的茎叶。全年可采,晒干或鲜

  • 松油

    《中药大辞典》:松油药材名称松油拼音Sōnɡ Yóu别名松脂(《唐本草》),沥油(《纲目拾遗》)。出处《纲目拾遗》来源为松科植物油松或其同属植物树材中的松脂。制法《纲目拾遗》:"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