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材>鬼笔

鬼笔

《中药大辞典》:鬼笔

药材名称鬼笔

拼音Guǐ Bǐ

别名朝生暮落花、狗溺台(《本草拾遗》)。

出处《本草拾遗》

来源为鬼笔科植物细皱鬼笔子实体

原形态子实体发生之初,为卵圆形,长径约2厘米,白色柔软,有弹力,内部发达时,则外皮破裂,抽出条柄,高10~15厘米。全体极软,头部的菌盖呈钟状,朱红色,有细微的皱纹,表面有粘液,发恶臭;柄的上部淡红色,下半部白色。

生境分部生于竹林等阴湿地处。

功能主治①《本草拾遗》:"主恶疮、疽、匿、疥、痈、蚁瘘等,并日干,末,和油涂之。"

②《纲目》:"研末,敷下疳疮。"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鬼笔

药材名称鬼笔

拼音Guǐ Bǐ

别名朝生暮落花、狗溺台、蛇卵蛋、狗鞭参、蛇头菌

出处出自《本草观目拾遗》:朝生暮落花,生粪秽处,头如笔,紫色,朝生暮死。菌从地出者,皆主疮疥,牛粪上黑菌尤佳。更有烧作灰地,经秋雨生菌重台,名仙人帽,大主血。《纲目》:鬼笔,此亦鬼盖之类而无伞者,红紫松虚,如花之状,故得花名。

来源药材基源:为鬼笔科真菌红鬼笔的子体。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hallus rubicundus (Bosc.)Fr.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洗净,晒干。

原形态子实体高6-20cm,幼期包于白色的肉质膜内。菌盖钟形,高1.5-3.3cm,宽1-1.5cm,顶端平截,中央有一穿孔,外表具网络和凹巢。表面覆盖以青褐色、粘而有臭气的孢体,菌柄圆柱状,橘红色,向下色渐淡,中空,海绵质。孢子椭圆形,透明,(4-4.5)μm×2μm。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竹林或混交林地、路边或田野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华北、西南及辽宁、陕西、江苏、浙江、福建、湖南、广东、广西、等地。

性味苦;性寒;有毒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肿生肌。主恶疮;痛疸;喉痹;刀伤;烫火伤

用法用量外用;适量,研末敷或香油调涂。

注意本品有毒,禁服

各家论述1.《本草拾遗》:主恶疮、疽、NI、疥、痈、蚁瘘等,并日干,末,和油涂之。

2.《纲目》:研末,敷下疳疮。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刺三甲

    药材名称刺三甲拼音Cì Sān Jiǎ别名五加皮(《滇南本莩》),白竻根(《生草药性备要》),白茨根、山五甲(《草木便方》),苦竻蔃(《岭南采药录》),刺三加、苦刺头(《贵州民间药物》),三

  • 虾蟆皮

    《中药大辞典》:虾蟆皮药材名称虾蟆皮拼音Há Má Pí出处《纲目拾遗》来源为蛙科动物泽蛙的皮。原形态动物形态详"虾蟆"条。功能主治治疖肿,瘰疬。复方

  • 叶天天花

    药材名称叶天天花别名期里[傣语]、广叶里[懓尼]来源茜草科叶天天花Mussaenda hossei Craib,以根入药。生境分部云南。性味甘、淡,平。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用法用量3~5钱,水

  • 野木耳菜

    药材名称野木耳菜拼音Yě Mù ěr Cài别名假茼蒿、冬风菜、飞机菜、满天飞、安南草、金黄花草、皇爷膏、假苦荠、观皮芥、解放草、飞花菜、土三七出处野木耳菜见于《植物名实图考》卷六蔬菜类,谓:"野木耳

  • 家兔骨

    药材名称家兔骨拼音Jiā Tù Gǔ别名兔骨来源兔目兔科家兔Oryctolagus cuniculus domesticus (Gmelin),以骨骼入药。生境分部全国各地。性味甘、酸,平。

  • 多枝婆婆纳

    药材名称多枝婆婆纳拼音Duō Zhī Pó Pó Nà别名小败火草来源玄参科多枝婆婆纳Veronica javanica Blume,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秦岭以南各地及西

  • 葛藟根

    药材名称葛藟根拼音Gě Lěi Gēn来源药材基源:为葡萄科植物葛藟Vitis flexuosa Thunb.的根或根皮。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Vitis flexuosa Thunb.采收和储藏:秋、

  • 三花枪刀药

    药材名称三花枪刀药别名大青草[四川西昌]、小九头来源爵床科三花枪刀药Hypoestes triflora Roem. et Schult.,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四川、云南。性味微涩,凉。功能主治清热解

  • 福建柏

    药材名称福建柏拼音Fú Jiàn Bǎi出处始载于《经济植物手册》。来源药材基源:为柏科植物福建柏的心材。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Fokienia hodginsii ( Dunn ) Henry et

  • 催产草

    药材名称催产草拼音Cuī Chǎn Cǎo别名牛尾草、六角草、细穗石松、树灵芝来源药材基源:为石杉科植物马尾杉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hlegmariurus phlegmaria(L.)H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