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方剂>丁香膏

丁香膏

《圣惠》卷六十三:丁香膏

药方名称丁香膏

处方丁香半两(研末),麻油1斤,黄丹7两,丈夫头发1两,蜡1两,桂心半两(研末),当归半两(研末)。

制法上药先炼油令香,下发,煎令发尽,次下蜡,以绵滤过,都入铛中,下黄丹,不住手搅,候色黑,滴水如珠,即下丁香、桂心、当归等末,搅令匀,以瓷盒盛。

功能主治一切痈疽发背,疼痛不可忍。

用法用量用故帛上摊贴,日2换之。

摘录《圣惠》卷六十三

普济方》卷三九四:丁香膏

药方名称丁香膏

处方丁香1分,藿香1分,硫黄2分,柿蒂10个,水银1钱,木香1钱,槐花半两,腊茶半两。

制法上先研水银硫黄令匀,入众药末内,炼蜜和成膏。

功能主治小儿或大人吐逆。

用法用量以蜡裹丸如1杏核大,煎桑叶汤送下;甚者3服。小儿量大小加减,丸如1皂子大;薄荷汤送下。

摘录普济方》卷三九四

圣济总录》卷一一九:丁香膏

药方名称丁香膏

处方丁香3两(好者,以水三升,煎至半升),黄蜡3两,麝香1两(别研),松脂1两(炼),黄耆(锉)1分,丹砂半两(研如粉),硫黄1两(研如粉),铅丹3两,沉香2两(水三升,煎至半升),细辛3两(去苗叶,水三升,煎至半升)。

功能主治牙齿痛。

用法用量贴药后,或龈肿出脓血,并是病虫出也。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一九

《传家秘宝》卷三:丁香膏

药方名称丁香膏

处方丁香7个,丁香1两,吴茱萸1两(先用醋浸后,汤洗七遍去涎,焙干,别捣为末,以醋半盏,于银石器内熬成膏),硫黄1分(研),胆矾1钱(与硫黄同研),麝香1分,生姜自然汁1分。

制法丁香等为末,与硫黄胆矾麝香、姜汁和匀,入茱萸膏内,慢火熬成膏,豌豆大。

功能主治膈气,翻胃吐逆。

用法用量每服5丸,生姜米饮送下;吐逆者,用盐、醋各少许化1丸服。

摘录《传家秘宝》卷三

猜你喜欢

  • 岗稔根汤

    药方名称岗稔根汤处方岗稔根31g,川萆薢31g,土茯苓31g,荆芥6g,防风6g,白芷4g,川芎6g,当归12g,生地15g,白鲜皮9g。功能主治皮肤瘙痒症。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中医皮肤病学简编》

  • 加减二陈合四物汤

    药方名称加减二陈合四物汤处方二陈汤、四物汤二方相合,去地黄,加南星、青皮、香附、真青黛。功能主治咳嗽引胁下痛。用法用量入姜汁服。摘录《保命歌括》卷三十二

  • 秦艽白术丸

    药方名称秦艽白术丸处方秦艽(去芦)桃仁(汤浸,去皮、尖)皂角仁(烧存性)各30克当归梢(酒浸)泽泻枳实(麸炒黄)白术各15克地榆9克制法上药研为细末,和桃仁泥研匀,煎熟汤打面糊为丸,如鸡头子大,令药光

  • 鸬鹚屎膏

    药方名称鸬鹚屎膏处方鸬鹚屎1升。制法上药治下筛。功能主治隳疮。用法用量腊月猪脂调和,敷之。摘录《鬼遗》卷五

  • 罗汉散

    药方名称罗汉散处方生地炭3两,黄芩炭2两,南楂炭2两,粟壳炭2两,棉花仁炭2两,槐米炭2两,柿饼炭2两,地榆炭2两,莲房炭1两5钱,百草霜1两,黑驴皮胶(蛤粉炒)1两,艾绒炭1钱,炙黑甘草6钱,炮姜炭

  • 沉茄止疝散

    药方名称沉茄止疝散处方大盔沉9钱,茄子9钱,吴萸9钱,桂楠3钱,元胡9钱。制法上为极细末。功能主治小肠疝气,寒疝腹痛,四肢厥冷,呕吐出汗,面色苍白。用法用量大人每服2钱,小儿每服2-3分,以淡盐汤送下

  • 黄耆散

    《普济本事方》卷五:黄耆散药方名称黄耆散处方黄耆(蜜炙)麦门冬(去心)熟地黄(酒洒,九蒸九晒)桔梗(炒)白芍药各15克甘草7.5克(炙)制法上为粗末。功能主治治咳嗽、咯血成劳,肌体消瘦,四肢倦怠,脚无

  • 大已寒丸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二:大已寒丸药方名称大已寒丸处方荜茇肉桂各2千克干姜(炮)高良姜3千克制法上为细末,水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主久寒积冷,脏腑虚弱,心腹疴痛,胁肋胀满,泄泻肠鸣,自利自汗

  • 二十四味大建中汤

    药方名称二十四味大建中汤处方人参(去芦)1两,白茯苓(去皮)1两,桔梗(炒)1两,柴胡(去苗)1两,甘草(炙)1两,陈皮(去瓤)1两,当归(去芦)1两,秦艽(洗净)1两,川芎1两,阿胶(蛤粉炒)1两,

  • 扶脾饮

    药方名称扶脾饮处方茯苓2钱,白芍1钱,陈皮1钱,扁豆子1钱,苍术1钱,吴萸1钱,熟地1钱,川芎1钱半,当归1钱半,白术1钱半,甘草3分。功能主治酒食伤脾,饮水不纳,贪睡不醒。用法用量加生姜、大枣为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