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方剂>三妙丸

三妙丸

《中国药典》:三妙丸

药方名称三妙丸

处方苍术(炒)600g黄柏(炒)400g牛膝200g

性状为灰黄色的水丸;味苦、辛。

炮制以上三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用水泛丸,干燥,即得。

功能主治燥湿清热。用于湿热下注,足膝红肿热痛,下肢沉重,小便黄少。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6~9g,一日2~3次。

注意孕妇慎用。

贮藏密闭,防潮。

摘录《中国药典》

医学正传》卷五:三妙丸

药方名称三妙丸

处方黄柏120克(切片,酒拌略炒)苍术180克(米泔浸一二宿,细切,焙干)川牛膝(去芦)60克

制法上药研为细末,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湿热下流,两脚麻木,或如火烙之热。

用法用量每服50~70丸,空腹时用姜、盐汤送下。

注意服药期间,忌食鱼腥、养麦、热面、煎炒等物。

摘录医学正传》卷五

猜你喜欢

  • 肠胃舒郁丸

    药方名称肠胃舒郁丸处方香附1两,茯苓1两,陈皮1两,炙甘草1两,川芎1两,炒山栀1两,炒苍术5钱,砂仁5钱,半夏5钱。制法上为极细末,醋糊为小丸。功能主治促进胃肠消化蠕动机能。主胸膈胀满,嘈杂吞酸,四

  • 黄连牛乳汤

    药方名称黄连牛乳汤处方黄连(去须,为末)500克麦门冬(去心,烂研)60克牛乳地黄汁 葛汁各20毫升制法上五味,合研,众手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治消渴。用法用量每服20丸,空腹时用粥饮送下,一日二次,

  • 七味榼藤子丸

    药方名称七味榼藤子丸处方榼藤子仁(炒)250g 毛叶巴豆茎及叶250g阿魏3g胡椒15g蔓荆子及叶250g 黑香种草子250g墨旱莲草汁适量来源傣族验方。性状为黑褐色的水丸;有蒜样臭气,味辛、微苦。炮

  • 翘荷汤

    药方名称翘荷汤处方薄荷4.5克连翘4.5克 生甘草3克 黑栀皮4.5克桔梗9克绿豆皮6克功能主治清上宣肺。治燥气化火,清窍不利,耳鸣目赤,龈胀咽痛者。用法用量上药以水400毫升,煮取200毫升,顿服之

  • 鬼胆丸

    药方名称鬼胆丸处方皂角4两(去皮子),巴豆20个(好者,去皮心油,生用,研碎)。制法上为细末,研浓墨水为丸,如皂龟子大。功能主治远年日近诸般积物。用法用量每服3丸,临卧浆水送下。大便显出积物为效。摘录

  • 羚角化斑汤

    药方名称羚角化斑汤处方羚羊角8分,石膏3钱,知母1钱,人参1钱,甘草1钱,元参1钱,防风1钱,苍术1钱,牛蒡子1钱。功能主治葡萄疫。小儿外感四时不正之气,郁于肌肤不发,发成大小青紫斑点,色若葡萄,头面

  • 承泽丸

    药方名称承泽丸处方梅核仁1升,辛夷1升,葛上亭长7枚,泽兰子5合,溲疏2两,藁本1两。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功能主治妇人下焦三十六疾,不孕绝产。用法用量食前服如大豆2丸,1日3次,不知稍增。恶甘者,和

  • 白华散

    药方名称白华散处方蛤粉(水飞,研)、连翘、甘草(锉)、白药子、白附子(炮)各等分。制法上为散。功能主治凉膈退热。主小儿肝热。眼赤疼痛。用法用量每服半钱匕,用麦门冬。熟蜜水调下。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八一

  • 芬芳清解汤

    药方名称芬芳清解汤处方犀角、连翘、生地、玄参、石菖蒲、郁金、银花、金汁。功能主治清血络以防结闭,解毒以驱其秽。主上受秽邪,逆走膻中,神躁暮昏。各家论述《证因方论集要》:邪犯膻中,神识不清,犀角、生地凉

  • 四柴胡饮

    药方名称四柴胡饮处方柴胡3~9克 炙甘草3克生姜3~7片当归6~9克(泻者少用)人参6~9克或15~21克功能主治扶正解表。治元气不足,或忍饥劳倦,而外感风寒,或六脉紧数微细,正不胜邪者。用法用量用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