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方剂>五皮散

五皮散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五皮散

药方名称五皮散

处方五加皮地骨皮、生姜皮大腹皮茯苓皮,各等分。

炮制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治男子、妇人脾气停滞,风湿客搏,脾经受湿,气不流行,致头面虚浮,四肢肿满,心腹膨胀,上气促急,腹胁如鼓,绕脐胀闷,有妨饮食,上攻下注,来去不定,举动喘乏,并皆治之。

用法用量每服三钱,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滓,稍热服之,不拘时候。

注意切忌生冷、油腻、坚硬等物。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中藏经》卷下:五皮散

药方名称五皮散

别名五皮饮(《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四)。

处方姜皮白皮橘皮大腹皮茯苓皮各等分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健脾理气,利水消肿。治脾失健运,水湿外溢肌肤,头面四肢悉肿,气喘胸闷,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每服9克,用水250毫升,煎至200毫升,去滓,不计时温服。

注意服药期间,忌生冷、油腻、硬物。

备注方中茯苓皮健脾利湿;腹皮、陈皮行气消胀,利水化浊;桑皮肃肺降气,通调水道;姜皮辛散水饮,五药合用,共收健脾理气,利水消肿之功。

摘录中藏经》卷下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三:五皮散

药方名称五皮散

处方五加皮地骨皮姜皮大腹皮茯苓皮各等分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治脾气停滞,风湿客搏,脾经受湿,气不流行,头面虚浮,四肢肿满,心腹膨胀,上气促急,腹胁如鼓,绕脐胀闷,有妨饮食,举动喘乏。

用法用量每服9克,用水250毫升,煎至200毫升,去滓,稍热服之,不拘时候。

注意服药期间,忌食生冷,油腻、坚硬等物。

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三

猜你喜欢

  • 柴胡姜桂汤

    《医学传灯》卷下:柴胡姜桂汤药方名称柴胡姜桂汤处方柴胡、黄芩、半夏、甘草、干姜、桂枝、厚朴、山楂、陈皮。功能主治因当风露卧,冷水浴澡,阴邪客于荣卫而致疟疾,寒多热少,脉来洪弦无力。摘录《医学传灯》卷下

  • 参术附桂汤

    药方名称参术附桂汤处方人参半两,白术9钱,附子2钱,肉桂1钱,干姜2钱。功能主治追散失之元阳而返其宅。主阴寒之气,直中阴经,斩关直入于肾宫,命门之火逃亡而将越出于躯壳之外。用法用量水3碗,煎服。各家论

  • 单油膏

    药方名称单油膏处方麻油2斤。制法熬至点水成珠,续下杭粉13两,搅匀成膏。倾入水内,片时取起。功能主治杨梅结毒。用法用量摊用。摘录《外科正宗》卷三

  • 冬青叶煎

    药方名称冬青叶煎处方冬青叶、小麦、甘草各等分。功能主治妇人阴肿,小户嫁痛。用法用量煎水洗。摘录《医统》卷八十三

  • 大黄黄连汤

    药方名称大黄黄连汤处方大黄、黄连。功能主治痢疾里热盛,上冲心作呕,噤口者。用法用量本方方名,《治痢南针》引作“大黄黄连酒”。摘录《金鉴》卷四十二

  • 调肝健脾汤

    药方名称调肝健脾汤处方南柴胡12克,焦茅术10克,茯苓10克,姜朴6克,焦内金10克,炙香附6克,炒山药10克,车前子10克,炒抗芍10克,焦建曲10克,广木香3克,壳砂仁3克,萸连2克。功能主治调肝

  • 化痰丸

    《瑞竹堂经验方》卷二:化痰丸药方名称化痰丸处方半夏(洗)天南星(去皮、膜)白矾皂角(切碎)生姜各500克青皮(去瓤)陈皮(去白)紫苏子(炒)萝卜子(炒,别研)杏仁(去皮、尖,炒,别研)干葛神曲(炒)麦

  • 山楂化滞丸

    药方名称山楂化滞丸处方山楂500g麦芽100g 六神曲100g槟榔50g莱菔子50g牵牛子50g性状为棕色的大蜜丸;味酸、甜。炮制以上六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每100g粉末加红糖25g 及炼蜜9

  • 苓术饮

    《玉案》卷三:苓术饮药方名称苓术饮处方白茯苓2钱,云术2钱,人参2钱,白芍1钱,山药1钱,芡实1钱,甘草1钱。功能主治口淡。用法用量加黑枣2个,食远服。摘录《玉案》卷三《玉案》卷五:苓术饮药方名称苓术

  • 和太师牛黄丸

    药方名称和太师牛黄丸别名牛黄丸处方石燕1两,蛇黄1两,磁石(上3味并火烧醋淬9遍,细研)1两,雄黄(研,飞)1两,辰砂(研,飞)1两,石绿(研,飞)1两,牛黄半两,粉霜(研)半两,轻粉(细研)半两,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