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方剂>八味理中丸

八味理中丸

活幼口议》卷十九:八味理中丸

药方名称八味理中丸

处方人参甘草(炙)白术干姜枳实(制炒)白茯苓五味子(去梗)桑白皮(去赤皮)各等分

制法药为细末,炼蜜为丸,如小指头大。

功能主治小儿心肺不和,息数脉急,上下不得升降,中膈痞满,坐卧烦闷,神情不乐,饮食不下者。

用法用量每服1丸,用淡豆豉5粒,水150毫升,煎至75毫升,去豉,通口服无时。

摘录活幼口议》卷十九

《医统》卷八十五:八味理中丸

药方名称八味理中丸

处方白术1两(炒),炙甘草7钱,人参5钱,白茯苓5钱,干姜(炒)5钱,滑石5钱,麦芽(炒)5钱,神曲(炒)5钱。

制法上为细末,米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壮气补虚。主产后气血俱虚,汗出呕吐。

用法用量每服30-40丸,食前生姜汤送下。

有痰,加半夏曲。

摘录《医统》卷八十五

普济方》卷三八七:八味理中丸

药方名称八味理中丸

处方人参甘草(炙)、白术干姜枳实(治炒)、白茯苓五味子(去梗)、桑白皮(去赤皮)各等分。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小指大。

功能主治小儿心脾肺不和,息数脉急,上下不升降,中膈痞满,胸臆郁抑,坐卧烦闷,精神不乐,饮食不下。

用法用量每次1丸,用淡豆豉5粒,水1小盏,煎至半,去豉,通口服,不拘时候。

摘录普济方》卷三八七

《百一》卷二:八味理中丸

药方名称八味理中丸

处方川姜2两,缩砂仁2两,麦糵2两,神曲(炒)1两,白茯苓1两,人参1两,甘草1两半(炙),白术4两。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两分作10丸。

功能主治脾胃虚弱,胸膈痞闷,心腹疼痛,腹满身重,四肢不举,肠鸣泄泻,饮食不化,呕吐痰水。

用法用量普济方》加半夏曲,入盐点服,名“八味理中汤”。

摘录《百一》卷二

猜你喜欢

  • 荆蓬煎丸

    药方名称荆蓬煎丸处方荆三棱60克(锉,酒浸,冬三日,夏一日)蓬莪术60克(锉,醋浸,冬三日,夏一日,二味用去皮巴豆20片,同于银石器内上文武火炒令干黄色为度,拣去巴豆不用)木香枳壳(麸炒,去甑)青皮(

  • 大枣木香汤

    药方名称大枣木香汤处方大枣20枚木香6克制法大枣去核文火先煮1小时,后入木香再煮片刻,去渣温服。功能主治健脾和胃,燥湿止泻。用法用量每日2次,温服。摘录《经验方》

  • 白玉饼子

    药方名称白玉饼子处方寒石面2两,白滑石1两,巴豆12个(去油),半夏12个(泡7次)。制法上为末,滚水为丸,如绿豆大,作饼。功能主治小儿吐泻。用法用量每岁服1饼半,干姜汤送下,不拘时候,5岁以上不可服

  • 赤芍连翘散

    药方名称赤芍连翘散处方赤芍1钱5分,连翘2钱,葛根2钱,花粉3钱,豆豉3钱,防风1钱,薄荷1钱,独活1钱,甘草4分,经霜桑叶20张。功能主治刚痉。风热盛,热伤营血,筋脉暴缩,风入经络,肢节拘挛,头痛项

  • 槐黄散

    《幼幼新书》卷三十引《孔氏家传》:槐黄散药方名称槐黄散处方黄耆1两,当归3分,槐花3分,白术3分,人参3分,芍药3分。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便鲜血。用法用量每服1钱,米饮送下;小儿半钱。摘录《幼幼新书》

  • 凤髓丹

    《嵩崖尊生》卷十三:凤髓丹药方名称凤髓丹处方黄柏2钱,砂仁1钱,甘草5分,猪苓2分半,茯苓2分半,黄连2分半,白芷2分半,益智仁2分半,芡实。功能主治忽心有所动,寐即遗精。用法用量方中芡实用量原缺。摘

  • 加减塌气汤

    药方名称加减塌气汤处方荜拨、砂仁、青皮、陈皮、丁香、全蝎(炒)、莱菔子(炒)各等分。制法上为末,神曲糊为丸,如麻子大。功能主治小儿腹胀。用法用量厚朴汤送下。摘录《幼科发挥》卷三

  • 固肾启脾丸

    药方名称固肾启脾丸处方白术8两,茯苓4两,补骨脂4两,杜仲4两,肉果2两,五味子2两,粟壳2两,肉桂1两,吴茱萸1两。制法上药醋调,炒米粉糊为丸。功能主治脾肾之元气两虚,或水无土以蓄泄,而有泄泻肿胀之

  • 马屁勃丸

    药方名称马屁勃丸处方马屁勃不拘多少。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久嗽。用法用量每服20丸,煎汤送下。摘录《普济方》卷一五九

  • 黄耆补中汤

    《医学发明》卷一:黄耆补中汤药方名称黄耆补中汤处方黄耆1钱,人参8分,炙甘草半两,白术半两,苍术半两,橘皮半两,泽泻3分,猪苓3分,茯苓3分。功能主治一切心下痞闷,及积年久不愈者。脾胃不能渗湿,内痞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