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方剂>加减清脾饮

加减清脾饮

医宗金鉴》卷五十三:加减清脾饮

药方名称加减清脾饮

处方柴胡黄芩半夏(姜制)甘草(炙)厚朴(姜制)青皮(醋炒)槟榔茯苓草果人参白术(土炒)橘红苍术(炒)

功能主治治小儿疟疾,兼有痰饮者。

用法用量引用生姜,水煎服。

摘录医宗金鉴》卷五十三

方症会要》卷二:加减清脾饮

药方名称加减清脾饮

处方白术1钱,茯苓1钱,半夏1钱,柴胡1钱,知母7分,青皮7分,陈皮7分,黄芩7分,厚朴4分,草果4分,甘草

功能主治疟疾先寒后热者。

用法用量方中甘草用量原缺。

凡治瘅疟用此方去厚朴,加石膏1钱5分。

摘录方症会要》卷二

《镐京直指》:加减清脾饮

药方名称加减清脾饮

处方柴胡1钱5分,川朴1钱,秦艽1钱5分,青蒿6分,姜夏2钱,草果仁1钱5分,灵仙1钱5分,青皮1钱,赤苓3钱,通草1钱,老姜2片。

功能主治夏秋感受风湿而为暑疟,午后微寒而热,或1日轻而1日重,其寒热界限模糊者。

摘录《镐京直指》

《金鉴》卷五十三:加减清脾饮

药方名称加减清脾饮

处方柴胡黄芩半夏(姜制)、甘草(炙)、厚朴(姜制)、青皮(醋炒)、槟榔茯苓草果人参白术(土炒)、橘红、南苍术(炒)。

功能主治小儿疟疾,兼有痰饮,呕逆,面黄目肿,胸膈膨胀。

用法用量引用生姜,水煎服。

摘录《金鉴》卷五十三

猜你喜欢

  • 三物茵陈蒿汤

    药方名称三物茵陈蒿汤处方茵陈蒿9克 桅子 9克石膏30克功能主治治黄疸,身目皆黄。用法用量上药先用水800毫升煎前二味,煮取400毫升。去滓取汁;再将石膏以猛火烧令正赤,投药汁中,沸定取清汁,分两次服

  • 荆芥粥

    药方名称荆芥粥处方荆芥1把(切),青梁米4合(淘),薄荷叶半握(切),豉5合(绵裹)。功能主治老人中风,口面?偏,大小便秘涩,烦热。用法用量以水煮取荆芥汁,下米及诸味煮作粥,入少盐醋,空心食之。常服佳

  • 木香分气汤

    药方名称木香分气汤处方木香猪苓泽泻赤苓半夏枳壳槟榔灯心草苏子各等分制法上药为末。功能主治治气滞湿停,中满腹急,胸膈胁肋闷胀,小便臭浊,四肢肿胀。用法用量每服30克,用水300毫升煎,入麝香少许服。摘录

  • 木香神效散

    药方名称木香神效散处方南木香青皮陈皮麦蘖(炒)大枳壳(炒)京三棱蓬莪术神曲(炒)甘草(炙)各7.5克白芍药 川白芷肉桂(去皮)元胡索 破故纸各7.5克荜澄茄丁香各3克制法上哎咀。功能主治治腹痛遇食冷物

  • 黄连橘皮汤

    《外台秘要》卷四:黄连橘皮汤药方名称黄连橘皮汤处方黄连12克(去毛)橘皮6克杏仁6克(去皮、尖)枳实3克(炙)麻黄6克(去节)葛根6克厚朴2克(炙)甘草3克(炙)制法上八味,切。功能主治清热化斑,理气

  • 蛤蜊散

    方出《证类本草》卷二十二引初虞世方,名见《圣济总录》卷一三四:蛤蜊散药方名称蛤蜊散别名蛤粉散处方蛤蜊壳灰(火烧)。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汤火伤。用法用量蛤粉散(《外科精义》卷下)。摘录方出《证类本草》卷

  • 驱淫保脱汤

    药方名称驱淫保脱汤处方苡米30克,茯苓60克,桂心3克,白术30克,车前子15克。功能主治生肌,败毒。主气血两虚,邪毒深重,毒延全身。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摘录候士林方

  • 豉尿汤

    药方名称豉尿汤处方好豉1升(绵裹),葱白(切)1升,小男儿尿3升。功能主治伤寒、温病初起,头痛烦热。用法用量本方方名,《张氏医通》引作“葱白香豉汤”。摘录方出《千金》卷九,名见《外台》卷三引《救急》

  • 桂花散

    药方名称桂花散处方香附5两(炒赤,去毛),蓬术(醋煮,焙干)3两,良姜3两,甘草(炙)3两,桂花1两。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脾积气痛。用法用量每服2钱,盐1点,食前沸汤热调服。摘录《直指》卷六

  • 蝉蝎散

    《直指小儿方》卷二:蝉蝎散药方名称蝉蝎散别名蝉退散(《补要袖珍小儿方论》卷二)、全蝎散(《婴童百问》卷三)。处方全蝎7个(去尾尖)蝉壳21个甘草7.5克(炙)大南星1个功能主治主慢惊风。用法用量上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