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方剂>加味健脾丸

加味健脾丸

《济阳纲目》卷十二:加味健脾丸

药方名称加味健脾丸

处方白术(微炒)5两,陈皮(洗净存白)3两,半夏(姜汁泡7次)3两,神曲(炒)2两,山楂(蒸去核)2两,归身(酒洗)2两,白芍药(炒)2两,白茯苓2两,川芎(小者佳)1两半,黄连(姜汁炒)1两半,香附(童便浸)1两,枳实(麸炒)1两,甘草(炙)1两。

制法上为末,荷叶包老米,慢火上蒸熟捣丸,如赤小豆大。

功能主治健脾。主

用法用量每服80-90丸,食后服。

摘录《济阳纲目》卷十二

《济阳纲目》卷十二:加味健脾丸

药方名称加味健脾丸

处方人参1两,白术(焙)1两,半夏(汤泡)1两,砂仁1两,茯苓1两半,青皮(去瓤)1两半,枳实(麸炒)1两半,山楂(去核)1两半,陈皮(炒)2两,神曲(炒黄色)2两,香附子(炒)2两,麦芽(炒,净末)2两,厚朴(姜汁炒)2两,苍术(米泔浸,晒干)2两,甘草(炙)7钱。

制法上为末,用荷叶陈仓米饭或仓米磨粉煮粥为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清热和中。主痰涎多食,肚腹饱胀。

用法用量每服60-70丸,白米饮送下。

摘录《济阳纲目》卷十二

猜你喜欢

  • 白蔹膏

    《鬼遗》卷五:白蔹膏药方名称白蔹膏处方白蔹2两,黄连2两,生胡粉1两。制法上药治下筛,溶脂调和。功能主治皮肤中热痱,瘰疬。用法用量敷之。摘录《鬼遗》卷五《鬼遗》卷五:白蔹膏药方名称白蔹膏处方白蔹3两,

  • 生肌珍珠散

    药方名称生肌珍珠散处方象皮乳香各9克血竭6克龙骨没药赤石脂各9克珍珠1.5克冰片0.9克轻粉6克海螵蛸4.5克 参芦4.5克 枯矾3克制法共碾为细面,珍珠、冰片、血竭另研后入,绢罗筛过。玻璃瓶存贮。功

  • 清上丸

    药方名称清上丸处方石菖蒲酸枣仁胆星茯苓黄连半夏神曲橘红各30克僵蚕青黛木香各15克柴胡23克制法用竹沥打糊为丸。功能主治治痰火眩晕。用法用量每次4.5克,食后用茶水送下。摘录《赤水玄珠》卷十六

  • 碌丹散子

    药方名称碌丹散子处方黄丹半钱,白矾半钱,胆矾半钱(一处煅过),白鳝2钱,铜青2钱。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一切赤烂睑风眼。用法用量每服半钱,沸汤泡洗。摘录《普济方》卷七十三引《卫生家宝方》

  • 丹砂散

    《太平圣惠方》卷二十三:丹砂散药方名称丹砂散处方朱砂22.5克(细研,水飞过)犀角屑15克 天竹黄15克秦艽15克(去苗)白鲜皮15克沙参15克(去芦头)寒水石30克麦门冬60克 (去心,焙干)马牙消

  • 敛汗益脾汤

    药方名称敛汗益脾汤处方黄耆、人参、白术、茯苓、扁豆、山药、陈皮、半夏、葛根、甘草(炙)各等分。功能主治气虚脾弱,盗汗。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简明医彀》卷四

  • 大紫菀丸

    《医心方》卷九引《古今录验》:大紫菀丸药方名称大紫菀丸处方紫菀2两,五味子2两,橘皮2两,香豉2两,干姜2两,桂心2两,杏仁2两,细辛2两,甘草2两,款冬花2两,食茱萸2两。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

  • 戎盐丸

    药方名称戎盐丸别名加减三黄丸(《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卷四一五)。处方戎盐黄芩黄柏大黄各75克人参桂心各30克甘草15克制法上药研为细末,炼蜜为丸,如绿豆大。功能主治清热凉血。治心火炽盛,舌上有孔,

  • 豆蛤散

    药方名称豆蛤散处方黄柏末1两,枯矾2钱,铜绿2钱,烟膏3钱,金佗僧3钱,蛤粉8钱,青黛3钱,生石膏1两,黄豆炭5钱。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大人、小儿头面破烂流水,黄水疮水至处即烂,或结厚靥;并治腿足血

  • 鸡冠丸

    药方名称鸡冠丸别名圣功丸处方鸡冠花、椿根皮(并锉)各等分。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结阴便血不止,疼痛无时。气痔下血,肛边疼痛。用法用量圣功丸(原书卷一四二)。摘录《圣济总录》卷九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