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方剂>加味定志丸

加味定志丸

《丹溪心法附余》卷十:加味定志丸

药方名称加味定志丸

处方远志60克人参30克 菖蒲6克 白茯苓30克琥珀郁金

制法上药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朱砂为衣。

功能主治化痰镇惊,补气养心。治痰迷心膈,惊悸怔忡。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米汤送下。

备注方中琥珀郁金,原书无用量。

摘录《丹溪心法附余》卷十

古今医鉴》卷八引陈白野方:加味定志丸

药方名称加味定志丸

处方当归身(酒洗)川芎白芍药 生地黄(酒洗,切)各60克人参18克石菖蒲60克远志甘草水泡,去骨,姜汁炒)90克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养心益智。治健忘。

用法用量每服6克,临卧白汤送下。

摘录古今医鉴》卷八引陈白野方

寿世保元》卷五:加味定志丸

药方名称加味定志丸

处方人参90克 白茯神(去皮,木)60克远志甘草水泡,去心)石菖蒲各60克酸枣仁(炒)60克柏子仁(炒,去壳)60克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朱砂乳香为衣。

功能主治益气养心,安神定志。治心气不足,恍饱多忘,或劳心胆冷,夜卧不睡。

用法用量每服50丸,临卧时用枣汤送下。

摘录寿世保元》卷五

《杏苑》卷六:加味定志丸

药方名称加味定志丸

处方人参2两,白术1两,白茯1两5钱,菖蒲7钱,远志5钱,茯神1两,牛黄1钱,麦冬1两。

制法上(口父)咀,共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朱砂为衣。

功能主治心气不足,恍惚多忘。

用法用量每服3-5个人,食后白汤送下。

摘录《杏苑》卷六

《医学六要》卷七:加味定志丸

药方名称加味定志丸

处方远志1两,人参1两,白茯3两,菖蒲2两,琥珀1两,天花粉1两,郁金1两,贝母、瓜蒌

制法上为末,姜汁、竹沥为丸,如绿豆大,朱砂为衣。

功能主治肥人痰迷心膈,寻常怔忡。

用法用量每服2钱。

火盛者,加炒黄连1两。

摘录《医学六要》卷七

张氏医通》卷十五:加味定志丸

药方名称加味定志丸

处方远志甘草汤泡,去骨)2两,石菖蒲2两,人参4两,茯苓3两,黄耆(蜜酒炙)4两,肉桂1两。

制法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目能近视,不能远视。

用法用量每服100丸,空心米汤、温酒任下。

摘录张氏医通》卷十五

猜你喜欢

  • 补虚四物汤

    药方名称补虚四物汤处方当归3-5钱,川芎8分,熟地5-7钱,白芍(酒炒)1钱5分,山药2钱,枸杞2-3钱,黄耆(蜜炒)2钱,杜仲(盐炒)1钱半,肉桂1钱。功能主治瘦人血虚,经水渐少,脉弱无神。用法用量

  • 川附散

    药方名称川附散处方川芎、白附子、牛蒡子、荆芥各等分。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偏正头痛。用法用量每服2钱,腊茶调服。摘录《普济方》卷四十五

  • 豆附圆

    药方名称豆附圆处方肉豆蔻(炮)、白茯苓(焙)、附子(炮.去脐),各四两;木香(不见火)、干姜(炮)、肉桂(去粗皮),各二两;丁香(不见火)一两。炮制上为细末,姜汁面糊为圆,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治丈夫、

  • 熊胆膏

    《圣济总录》卷一三二:熊胆膏药方名称熊胆膏处方熊胆(研)3克 腻粉3.5克雄黄(研)麝香(研)各1.5克槟榔末0.3克制法上五味,研匀,于腊日用豮猪胆1个取汁和药,再将药装入胆囊内,用绵绳系定,揉匀,

  • 保和散

    药方名称保和散处方楂肉、麦芽、莱菔子、半夏、连翘、香附、枳壳。功能主治痰食胸满,呃逆。注意若尚有表邪,仍兼表散。摘录《伤寒大白》卷三

  • 解肌调中饮

    药方名称解肌调中饮处方羌活、防风、柴胡、干葛、苏叶、黄芩、枳实、厚朴、神曲、山楂、陈皮、半夏。功能主治夹食伤寒。用法用量加砂仁5分,生姜3片煎服。冬月去黄芩,加麻黄;夏月加石膏;渴,加天花粉,去半夏;

  • 红炉雪

    药方名称红炉雪处方滑石(飞)5钱,礞石(煅)5钱,硼砂2钱,牛黄5分,朱砂5分,柿霜3钱,青黛1钱,冰片半分。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痘疮自见点6-7日,有痰者。用法用量淡姜汤调下。摘录《慈幼新书》卷六

  • 钓藤膏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钓藤膏药方名称钓藤膏处方姜黄二钱,没药(别研)、木香、乳香(别研),各四钱。(一本有木鳖子二十个,去油,研。)炮制上为细末,炼蜜和成膏。功能主治治小儿胎寒胃冷,夜间

  • 大香连丸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六:大香连丸药方名称大香连丸处方黄连(去芦、须)600克(用吴茱萸300克同炒令赤,去茱萸不用)木香(不见火)146克制法上药为细末,醋糊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清肠燥湿,行气

  • 覆蚕丸

    药方名称覆蚕丸处方覆蚕1个(以纸串其头,阴干,只取向后有粪处,细研。覆蚕,是第二次出者蚕),辰砂3分(研,水飞),麝香3字(研),荜茇3钱半,雄黄3钱半(研,水飞),胡黄连3钱半。制法上为末,以新蒸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