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方剂>四神丸

四神丸

《中国药典》:四神丸

药方名称四神丸

处方豆蔻(煨)200g补骨脂(盐炒)400g五味子(醋制)200g吴茱萸(制)100g大枣(去核)200g

性状本品为浅褐色至褐色的水丸;气微香,味苦、咸而带酸、辛。

炮制以上五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另取生姜200g,捣碎,加水适量压榨取汁,与上述粉末泛丸,干燥,即得。

功能主治温肾暖脾,涩肠止泻。用于命门火衰,脾肾虚寒,五更泄泻或便溏腹痛,腰酸肢冷。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9g,一日1~2次。

贮藏密闭,防潮。

摘录《中国药典》

内科摘要》卷下:四神丸

药方名称四神丸

处方豆蔻(生用)60克补骨脂(炒)120克五味子60克吴茱萸120克

制法上药为末,加红枣50枚,生姜120克,切碎,用水煮至枣熟,去姜,取枣肉和药为丸,如梧桐子大。

药理作用对离体小肠运动的影响 《中成药研究》1981(9):31,四神丸及其拆方二神丸、五味子散,以及单味药五味子吴茱萸,对家兔离体肠管的自发活动有明显抑制作用,并能对抗乙酰胆硷和氯化钡引起的肠痉挛。四神丸与肾上腺素抑制肠管作用的比较表明,本方的抑制作用并非通过α受体而起作用。

功能主治温肾暖脾,固涩止泻。治脾肾虚寒,大便不实,饮食不思,或食而不化,或腹痛,神疲乏力,舌淡苔薄白,脉沉迟无力。现常用于慢性腹泻、肠结核等属脾肾虚寒之久泻或五更泄泻者。

用法用量每次50~70丸,空腹时服。

备注本方是《普济本事方》二神丸和五味子散二方组合而成。方中补骨脂温肾暖脾为君;吴莱萸温中散寒,肉豆蔻温脾暖胃,涩肠止泻为臣,二者相配,脾肾兼治,使命门火足则脾阳得以健运,温阳涩肠之力相得益彰,五味子酸敛固涩,合生姜温胃散寒,大枣补脾养胃,共为佐使。

摘录内科摘要》卷下

《古今医统》卷七十三引《医林集要》:四神丸

药方名称四神丸

处方五味子120克 熟地黄180克肉苁蓉500克菟丝子饼60克

制法上药为末,酒煮山药糊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禀赋虚弱,小便频数不禁。

用法用量每服50丸,空腹时用盐汤送下。

摘录《古今医统》卷七十三引《医林集要》

猜你喜欢

  • 化瘀解毒汤

    王连舫方:化瘀解毒汤药方名称化瘀解毒汤处方京赤芍12克,败酱草50克,丹皮12克,蒲公英50克,金银花50克,木香10克,元胡10克,当归20克,桃仁0克,地丁30克,大黄10克(后下)。功能主治活血

  • 桂龙咳喘宁胶囊

    药方名称桂龙咳喘宁胶囊处方桂枝、龙骨、白芍、生姜、大枣、炙甘草、牡蛎、黄连、法半夏、瓜蒌皮、苦杏仁(炒)性状为胶囊剂,内容物为浅棕色的粉末;气芳香,味微苦而甜。炮制上十一味,桂枝与部分白芍粉碎成细粉,

  • 四君子汤加味

    药方名称四君子汤加味处方党参30克,白术24克,茯苓15克,甘草9克,莪术60克,三棱30克,牛膝15克。功能主治益气健脾,祛瘀通络。主脾虚湿阻,瘀血阻滞胞宫。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摘录

  • 五圣散

    药方名称五圣散处方大黄(量病加减)生姜甘草各15克瓜蒌2个(去皮)皂角针30克功能主治治诸般恶疮。用法用量上叹咀,作一服,好酒250毫升,如疽疗大疮,全作一服,其余减半可也。摘录《医方类聚》卷一九一引

  • 活龟丸

    《医学入门》卷七:活龟丸药方名称活龟丸处方大乌龟1个黄连30克(九蒸九晒)当归尾10克制法先以火烧热地,盖龟于其地,逼出臭粪尽,通身用草包扎,外用黄泥固济,炭火煨熟,取肉研如泥,龟壳用牛骨髓涂炙五至七

  • 祛伤散

    药方名称祛伤散处方川断45克 全归60克羌活30克独活30克 茄皮45克川芎15克牛膝30克肉桂9克草乌15克细辛12克乌药30克红花15克川乌15克甘草15克制法共为细末。功能主治治经络损伤。用法用

  • 灵砂酒

    药方名称灵砂酒处方灵砂。功能主治疹疮黑陷不起。用法用量以好酒磨化3-5粒服。摘录《得效》卷十一

  • 丁沉四君子汤

    药方名称丁沉四君子汤处方人参、白术(土炒)、茯苓、炙甘草、丁香、沉香。功能主治小儿胃气虚弱,不能消纳乳食,精神倦怠,囟门煽动,睡卧露晴,自利不渴,频频呕吐。用法用量引用煨姜,水煎服。各家论述参、术、苓

  • 破故纸散

    药方名称破故纸散处方破故纸30克(炒)制法上药为末。功能主治治小儿遗尿。用法用量每服3克,热汤调下。摘录《补要袖珍小儿方论》卷七

  • 龙脑煎

    《太平圣惠方》卷三十三:龙脑煎药方名称龙脑煎处方白龙脑15克乳香7.5克朱砂7.5克细辛7.5克黄连7.5克(去须)制法上药先将细辛、黄连捣罗为散,以水300毫升,浸一复时,用蜜150克,并药水同煎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