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方剂>回阳膏

回阳膏

重订通俗伤寒论》:回阳膏

药方名称回阳膏

处方香附1钱8分(或用吴茱萸亦可),公丁香1钱2分,上桂心8分,倭硫黄5分,当门子4分。

制法上为极细末。

功能主治中寒阴痧。

用法用量每用2-3分,安入脐中,外以膏药封之。

注意惟口渴苔黄,二便热者,虽见肢冷脉伏,亦勿妄贴此膏;孕妇忌帖。

摘录重订通俗伤寒论

《寿也保元》卷四:回阳膏

药方名称回阳膏

处方白矾(煮)3钱,黄丹2钱,干姜5钱,母丁香10个,胡椒15-16粒。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因女包成阴症者。

用法用量用醋调得所,以男左女右,握药搭脐上。盖被出汗即愈。

摘录《寿也保元》卷四

《万氏家抄方》卷四:回阳膏

药方名称回阳膏

处方肉桂草乌、均姜、南星、白芷赤芍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痈疽不痛属阴。

用法用量酒调敷。

摘录《万氏家抄方》卷四

猜你喜欢

  • 解表升麻汤

    药方名称解表升麻汤处方升麻羌活苍术各3克防风2.4克柴胡甘草各2.1克当归藁本各1.5克橘皮0.9克制法上哎咀,作一服。功能主治发汗解表,祛风化湿。治风湿在表,遍身壮热,骨节疼痛。用法用量用水300毫

  • 桂枝加黄耆汤

    《金匮要略》卷中:桂枝加黄耆汤药方名称桂枝加黄耆汤处方桂枝芍药甘草各6克生姜9克大枣12枚黄耆6克功能主治治黄汗,两胫自冷,腰以上有汗,腰髋弛痛,如有物在皮中状,剧则不能食,身疼重,烦躁,小便不利,黄

  • 保元托脓散

    药方名称保元托脓散处方黄耆、当归、僵蚕、白芍(炒)、防风、丹皮、桔梗、陈皮、甘草、糯米。功能主治小儿痘疹火症,在六七八九日,曾用凉血解毒之药,毒气稍退,颜色少淡者。摘录《幼科直言》卷二

  • 金线却毒丹

    药方名称金线却毒丹处方金线重楼。功能主治蛇咬伤。用法用量水磨少许,敷咬处;仍为细末,酒调服。摘录《疡科选粹》卷七

  • 理中安蛔汤

    药方名称理中安蛔汤处方人参中、白术中、干姜上、茯苓中、乌梅3个,花椒。制法加生姜,水煎服。如合丸药,用乌梅浸烂蒸熟,捣如泥,入前末药再捣如泥。功能主治温扶脾土,去虫。主蛔厥,手足冷而吐蛔。用法用量本方

  • 大效拱辰丸

    药方名称大效拱辰丸处方琥珀2钱,当归(酒浸)1两,沉香1两,木香1两,官桂(各不见火)1两,人参1两,苁蓉(酒浸)1两,黄耆1两,川乌1只(炮,去皮脐),鹿茸(酥炙)1两,乳香1两,没药1两,酸枣仁半

  • 姜香丸

    药方名称姜香丸处方生姜10两(和皮细擦,与茴香腌2宿),茴香5两(淘去沙)。制法上为细末,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脾肾百病。用法用量每服40丸,早、晚食前盐汤、盐酒任下,服讫如人行3-5里后方可

  • 橘皮茯苓丸

    药方名称橘皮茯苓丸处方橘皮(去白)4两(为末,以生姜自然汁搜饼子,晒干),枳实半两(麸炒),白茯苓2两(去皮)。制法上为细末,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降气消痰,宽膈和胃,美进饮食,去湿利小便。主

  • 加味小柴胡汤

    《顾氏医径》卷四:加味小柴胡汤药方名称加味小柴胡汤处方半夏、条芩、茯苓、甘草、木香、川连、白芍、生姜、大枣。功能主治产后疟痢兼作,因胎前湿热未化,致产后下陷脾经,寒热滞下不已者。摘录《顾氏医径》卷四《

  • 藿香散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藿香散药方名称藿香散处方厚朴(去粗皮.姜汁炙)、甘草(炙)、半夏(切作四片.姜汁浸一宿.以粟炒黄)、藿香叶,各一两;陈皮(去白)半两。炮制上为粗散。功能主治温脾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