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方剂>大惊丸

大惊丸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十:大惊丸

药方名称大惊丸

处方蛇黄(火煅,醋淬九次,研飞)6克 青礞石(研)3克朱砂(研飞)9克 虾蚂灰雄黄各3克铁粉(研)7.5克

制法上药研匀。用水浸蒸饼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主惊风诸痫,壮热昏愦,神志恍惚,痰涎壅塞,或发搐搦,目睛直视。

用法用量每服1丸。煎薄荷水磨剪刀股化下,一日二三服。

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十

幼幼新书》卷十引《养生必用》:大惊丸

药方名称大惊丸

处方雄黄1钱匕,青礞石1钱匕,辰砂1钱匕,蛇黄1钱匕,铁华粉3钱匕。

制法上为末,水浸蒸饼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宣利热毒涎。主小儿热毒涎,并潮搐搦,痫疾。

用法用量薄荷煎磨刀水化1丸服。利即止药,未知再服。

摘录幼幼新书》卷十引《养生必用》

幼幼新书》卷八引《王氏手集》:大惊丸

药方名称大惊丸

处方蛇含1个,天麻半两,乳香1分,犀角屑半钱,真珠末1钱,蝎梢49个,白附子2个,莲心49个。

制法上为细末,粟米棕为丸,如小鸡头子大,金、银箔为衣。

功能主治小儿惊风搐搦。

用法用量薄荷汤磨下;甚者煎乳香汤送下。

摘录幼幼新书》卷八引《王氏手集》

幼幼新书》卷十引《惠眼观证》:大惊丸

药方名称大惊丸

处方附子2钱,朱砂1分(研),片脑半字,麝香半字,白僵蚕半两(与附子并用麦麸炒,麸黄赤,去麸不用),金箔5片,银箔5片。

制法上分出一半朱砂,入前2味,同金、银箔研匀,入面糊为丸,将所留出来朱砂为衣。

功能主治小儿惊气狂躁,及涎牵响,一切惊疾。

用法用量1丸分作两服,蜂糖、薄荷熟水磨下;如大惊疾发作,1丸只作1服。

摘录幼幼新书》卷十引《惠眼观证》

《局方》卷十:大惊丸

药方名称大惊丸

别名罢惊丸

处方蛇黄(火煅,醋淬9次,研,飞)2钱,青礞石(研)1钱,朱砂(研,飞)3钱,虾蟆灰1钱,雄黄1钱,铁粉(研)2钱半。

制法上为末,以水浸蒸饼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惊化涎。主小儿惊风诸痫,壮热昏愦,神志恍惚,痰涎壅塞;或发搐搦,目睛直视。

用法用量罢惊丸(《御药院方》卷十一)。

摘录《局方》卷十

猜你喜欢

  • 烂泥丸

    药方名称烂泥丸处方生大蒜1枚(如有独蒜更妙)。功能主治一切无名肿毒或痛或痒。用法用量选多人行走地土上,用口唾沫将蒜在地上磨烂,即以蒜泥涂敷在患处;如已见头,即留出头,涂敷四围。摘录《梅氏验方新编》卷七

  • 冲和散

    《百一选方》卷七:冲和散药方名称冲和散别名苍荆散(《医学入门》卷八)。处方苍术1.8千克荆芥穗900克甘草375克制法上为粗末。功能主治主外感风寒挟湿,身体沉重,肢节酸疼,项背拘急,头目不清,鼻塞声重

  • 半解汤

    药方名称半解汤处方白芍30克柴胡6克当归9克川芎15克甘草3克蔓荆子3克半夏3克功能主治疏肝解郁,活血祛风。主治郁气不宣,风邪外袭,半边头痛,多在左边者。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辨证录》卷二

  • 加味化瘀清坚汤

    药方名称加味化瘀清坚汤处方大生地30克,粉丹皮9克,京赤芍9克,蒲公英15克,蚤休9克,夏枯草9克,昆布9克,海藻9克,炒三棱9克,炒莪术9克。功能主治凉血精热,消痰软坚。主脾胃积热,熏蒸于肺,日久痰

  • 生地黄散

    《太平圣惠方》卷三十七:生地黄散药方名称生地黄散处方生干地黄60克黄芩赤芍药黄连(去须)蒲黄地骨皮各30克制法上药捣筛为散。功能主治治心肺积热,流注大肠,大便下血。用法用量每服15克,以水300毫升,

  • 荆三棱煎丸

    药方名称荆三棱煎丸处方荆三棱(煨,锉)1两,蓬莪术(煨,锉)1两,芫花(醋炒焦)1两,半夏(汤洗7次,焙)1两,青橘皮(去白,炒)1两,硇砂(去石,研)半两,附子(炮裂,去皮脐)半两,桂(去粗皮)半两

  • 姜术散

    《济阴纲目》卷十三:姜术散药方名称姜术散处方白术1两2钱半,生姜1两半。制法上锉,作1服。功能主治产后更无他疾,但多呕逆,不能食。用法用量酒、水各2升,煎取1升,分3服。摘录《济阴纲目》卷十三《慈幼新

  • 搏金散

    药方名称搏金散处方人参1两,白茯苓2两,络石2两,龙骨1两(煅)。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脱精自泄。便浊。皆缘心肾水火不济,或因酒色,遂至以甚,谓之土淫。用法用量每服2钱,空心、临卧米饮调下。摘录《普济方

  • 救急五香丸

    药方名称救急五香丸处方牛黄(研)3分,犀角屑3分,升麻4分,沉香4分,熏陆香4分,当归4分,桂心4分,青木香4分,麝香(研)4分,雄黄(研如粉)4分,鬼箭羽4分,巴豆(去心皮,熬)4分,诃梨勒皮4分,

  • 鹿蹄汤

    药方名称鹿蹄汤处方鹿蹄4只,陈皮2钱,草果2钱。制法上药煮令熟烂,取肉,入五味。功能主治诸风虚,腰脚疼痛,不能践地。用法用量空腹食之。摘录《饮膳正要》卷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