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方剂>姜附散

姜附散

《魏氏家藏方》卷五:姜附散

药方名称姜附散

处方附子7钱,生姜1斤,胡椒半两,丁香半两(研末,不见火)。

制法生姜1斤(肥者),取自然汁,同附子入砂器内,慢火煮,候附子化为糊,须不住用匙搅动,恐焦,直至姜汁煮耗尽,约7分取出,挑入银器内,四面摊开,顿重汤上,时复搅转,重摊过,候药9分干,可以捻不粘缀手,尽取出,捻成小饼子,顿在筛子内,或晒或焙干,碾为细末,再入胡椒丁香末。

功能主治脾虚胃寒。

用法用量空心米饮调下。

摘录《魏氏家藏方》卷五

《赤水玄珠》卷四:姜附散

药方名称姜附散

处方附子1斤,生姜3斤。

制法生姜捣汁,浸香附1宿,晒干再浸,再晒,以姜汁尽为度,为末。

功能主治膈气不通,胸膈间结块,大如拳,坚如石,呕吐恶心,饮食不下。

用法用量每服2钱,米饮调下。

摘录《赤水玄珠》卷四

圣济总录》卷七十五:姜附散

药方名称姜附散

处方干姜(炮)1两,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诃黎勒(煨,去皮)1两,龙骨1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脏寒,下痢白脓,心腹疠痛。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煎乌梅汤空心调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七十五

《外台》卷二十五引《张文仲方》:姜附散

药方名称姜附散

处方干姜附子(炮)、皂荚(炙,去子)各等分。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青下,白下。

用法用量饮服方寸匕。不过再服即愈。亦可丸服。

摘录《外台》卷二十五引《张文仲方》

猜你喜欢

  • 十补圆

    药方名称十补圆处方附子(炮.去皮.脐)、肉桂(去粗皮)、巴戟(去心)、破故纸(炒)、干姜(炮)、远志(去心.姜汁浸.炒)、菟丝子(酒浸.别研)、赤石脂(煅)、厚朴(去粗皮.姜汁炙),各一两;川椒(去目

  • 赤罽丸

    药方名称赤罽丸处方芫花1升,巴豆100粒(去心皮,炒),赤罽方圆1寸。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胡豆大。功能主治五蛊下利,去膏血。用法用量每服1丸。如下痢不止,以清粥汁止之,不下,小增之,欲令阴除,不令

  • 救痛安心汤

    药方名称救痛安心汤处方白芍30克 炒栀子9克甘草3克柴胡6克贯众6克乳香3克没药3克苍术9克功能主治疏肝泻火,活血止痛。治肝火内郁,心痛甚剧,苦不欲生,彻夜呼号者。用法用量水煎服。备注方中柴胡、白芍疏

  • 理中快斑汤

    《片玉痘疹》卷八:理中快斑汤药方名称理中快斑汤处方人参、白术、白茯苓、炙甘草、干姜、木香、官桂。功能主治痘疹当起发,误伤生冷,以致脾虚不能起者。用法用量加生姜为引,水煎服。呕吐,加半夏;泄泻,加诃子肉

  • 葛根汤

    《伤寒论》:葛根汤药方名称葛根汤处方葛根12克麻黄9克(去节)桂枝6克(去皮)生姜9克(切)甘草6克(炙)芍药6克大枣12枚(擘)功能主治发汗解毒,升津舒筋。治外感风寒表实,恶寒发热,头痛,项背强几几

  • 益智粥

    药方名称益智粥处方益智仁30~50克 白茯苓30~50克 大米30~50克制法先把益智仁同白茯苓烘干后,一并放入碾槽内研为细末;将大米淘净后煮成稀薄粥,待粥将熟时,每次调入药粉3~5克,稍煮即可;也可

  • 牢牙乌髭方

    药方名称牢牙乌髭方处方旱莲草2两半(此草有2种,1种是紫菊花,炉火客用之;此1种,再就北人始识之,《本草》中名鲤肠草,《孙其人千金方》名金陵草,浙人谓之莲子草,其子若小莲蓬故也),芝麻莘3两(此是压油

  • 除热结肠丸

    药方名称除热结肠丸处方黄连半两,柏皮半两,苦参半两,鬼臼半两,独活半两,橘皮半两,芍药半两,阿胶半两。制法上为末,以蓝汁及蜜为丸,如小豆大。功能主治小儿热,下黄赤汁沫及鱼脑杂血,肛中疮烂,坐(匿虫)生

  • 吹鼻一提金

    药方名称吹鼻一提金处方甘草、川芎、天麻、芍药、薄荷、荆芥、人参、乳香、没药、白芷、青黛、滑石、桔梗、甘松、藜芦、郁金、甘菊、藁本、茯苓、细辛、防风、元胡索、猪牙细皂荚各等分。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一切

  • 助阳和血补气汤

    药方名称助阳和血补气汤别名助阳和血汤(《兰室秘藏》卷上)、助阳活血汤《崔东垣试效方》卷五)。处方香白芷0.6克蔓荆子0.9克 炙甘草当归身(酒洗)柴胡各1.5克升麻防风各2.1克黄耆3克功能主治治热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