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方剂>当归大黄汤

当归大黄汤

《外台》卷七引《张文仲方》:当归大黄汤

药方名称当归大黄汤

别名当归

处方当归3两,芍药8分,桂心3分,干姜6分,茱萸5分,人参1两,大黄1两,甘草2两(炙)。

制法上切。

功能主治冷气牵引腰背肋下,腹内痛。

用法用量当归汤(《圣济总录》卷五十七)。

注意海藻菘菜、生葱。

摘录《外台》卷七引《张文仲方》

《直指小儿》卷二:当归大黄汤

药方名称当归大黄汤

处方大黄(湿纸裹,略煨)3钱,甘草(炙)3钱,当归3钱,赤芍药3钱,半夏(制)1钱5分,川芎1钱5分。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小儿诸痫,壮热利下,心中恶血。

用法用量每服3字,加生姜大枣,水煎服。

摘录《直指小儿》卷二

伤寒大白》卷二:当归大黄汤

药方名称当归大黄汤

处方当归大黄、生地、甘草

功能主治燥火下血,及吐血、嗽血,大便干结。

摘录伤寒大白》卷二

方出《千金》卷十二。名见《普济方》卷一八八:当归大黄汤

药方名称当归大黄汤

处方芍药3两,干姜3两,茯苓3两,桂心3两,当归3两,大黄3两,芒消3两,阿胶2两,甘草2两,人参2两,麻黄1两,干地黄4两,虻虫80个,水蛭80个,大枣20个,桃仁100个。

功能主治吐血,胸中塞痛。

用法用量以水1斗7升,煮取4升,分5服,日3夜2。

摘录方出《千金》卷十二。名见《普济方》卷一八八

伤寒大白》卷四:当归大黄汤

药方名称当归大黄汤

处方当归、生大黄、川黄连甘草

功能主治发斑。热重便硬,有下症者。

各家论述此方凉大肠血热。以斑症属血,故加当归;斑症不宜大下,故加甘草

摘录伤寒大白》卷四

伤寒大白》卷二:当归大黄汤

药方名称当归大黄汤

处方当归大黄、广皮、甘草

功能主治专清大肠主下血。

摘录伤寒大白》卷二

猜你喜欢

  • 魏香散

    药方名称魏香散别名魏莪散(《嵩崖尊生》卷十五)。处方蓬莪术15克 真阿魏3克制法先用温水化阿魏,浸蓬莪术一昼夜,焙干,研为细末。功能主治治小儿盘肠内吊,腹中极痛,干啼后偃。用法用量每服0.2~1.5克

  • 三生萝卜

    药方名称三生萝卜处方水萝卜一枚制法周围钻七孔,人巴豆7粒,人土种之,待其结子,取子又种,待萝卜成,仍钻七孔人巴豆7粒,再种。如此三次,至第四次将开花时萝卜连根拔起,阴干,收入净磁器内。功能主治治鼓胀。

  • 鹿蹄肉羹

    药方名称鹿蹄肉羹处方鹿蹄1具。功能主治中风,脚膝疼痛,不能践地。用法用量洗如法,煮令熟,擘细,于五味汁中煮作羹,空腹食之。摘录《圣惠》卷九十五

  • 楝实丸

    《圣济总录》卷九十四:楝实丸药方名称楝实丸别名茴香楝实丸处方楝实(麸炒,去核)1两,茴香子(炒)1两,山茱萸1两,食茱萸1两,吴茱萸(汤洗,焙干,炒)1两,青橘皮(汤浸,去白,焙)1两,陈橘皮(汤浸,

  • 栝楼粉粥

    药方名称栝楼粉粥处方栝楼根。功能主治清热生津,止渴。主热病伤津,多饮,肺热干咳,消渴。用法用量本方方名,《药粥疗法》引作“天花粉粥”。《药粥疗法》本方用法:栝楼根煎.汁,去滓,或鲜者洗净后切片,煎取浓

  • 大全牛膝散

    药方名称大全牛膝散处方牛膝、大麦芽。制法上为细末,以新瓦罐子中填1层麦芽,1层牛膝,如此填满,用盐泥固济,火煅赤,放冷,研末。功能主治产后遍身青肿疼痛,及众疾。用法用量每服2钱,热酒调下。摘录《赤水玄

  • 半苏丸

    药方名称半苏丸处方半夏、紫苏叶各等分。制法上为末,加蛤粉、神曲、蜘壳灰各等分,为末,以桃仁泥5钱,瓜蒌瓤1枚为丸。功能主治夏月无汗成久嗽病。用法用量本方原名半苏散,与剂型不符,据《医部全录》改。摘录《

  • 百合五味汤

    药方名称百合五味汤处方百合3钱,五味1钱(研),半夏3钱,甘草2钱,丹皮3钱,芍药3钱。功能主治右目赤痛。用法用量水煎大半杯,热服。热甚,加石膏、知母。摘录《医学摘粹》

  • 附子都气丸

    药方名称附子都气丸处方六味地黄丸加附子2两,五味子3两。制法炼蜜为丸服。功能主治阳虚恶寒,小便频数,下焦不约,咳喘痰多。用法用量口服。摘录《饲鹤亭集方》

  • 凌阳子木香丸

    药方名称凌阳子木香丸处方山茱萸1两(不去核),莲花蕊1两,破故纸5两,白茯苓2两,木香2两,胡桃仁半斤(微去油,烂研),菟丝子5两,(酒浸3宿,焙干)。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滋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