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方剂>犀黄丸

犀黄丸

药方名称犀黄丸

别名西黄丸(《治疗汇要》卷下)。

处方犀黄0.9克乳香(去油)没药(去油)各30克(研极细末)麝香4.5克 黄米饭30克

制法上药,用黄米饭捣烂为丸。忌火烘,晒干。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活血止痛。治乳岩、横痃、瘰疬、痰核、流注、肺痈、小肠痈。现用于淋巴结炎、乳腺囊性增生、乳腺癌、多发性脓肿、骨髓炎等见舌红、脉滑数者。

用法用量每用陈酒送下9克。患生上部,临卧时服,患生下部,空腹时服。

备注本方主治诸症,多由火郁、痰瘀、热毒壅滞而成。方中犀黄清热解毒,化痰散结;麝香开经络,行气滞,散瘀血,消痈疽肿毒;乳香没药活血祛瘀,消肿定痛,黄米饭调养胃气,以防诸药寒凉碍胃;以酒送服,是用其活血行血以加速药效。

摘录外科全生集》卷四

猜你喜欢

  • 防风膏

    《普济方》卷三一五:防风膏药方名称防风膏处方当归1两,防风1两,黄蜡1两,黄丹半两(飞过,炒)。制法上以油4两,先煎当归、防风,候紫黑色,却入炒过黄丹沸1-2次,以绵滤过,入黄蜡收膏。功能主治灸疮。用

  • 羊骨粥

    药方名称羊骨粥处方羊骨1000克左右粳米100克 细盐生姜葱白各适量制法先将羊骨打碎,加水煎汤,然后取汤代水同米煮粥,待粥将成时,加入细盐、生姜、葱白,稍煮二三沸即可。功能主治补肾气,强筋骨,健脾胃。

  • 代灸膏

    《普济方》卷二四三:代灸膏药方名称代灸膏处方南星1两,半夏1两,白芷1两,川乌1两,川椒1两,白及1两,马蔺子1两,乳香3钱,没药3钱(另研)。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脚气肿痛,不可忍者。用法用量酒调,

  • 大茴香丸

    《秘传证治要诀类方》卷四:大茴香丸药方名称大茴香丸处方茴香(炒)良姜 官桂各15克苍术(泔浸)30克制法上药研为末,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主疝气。一核偏坠,或俱肿胀,或一核缩入小腹,痛不可忍,

  • 炙粉草膏

    药方名称炙粉草膏处方大粉草(120克,用长流水浸透,炭火上炙干,再浸再炙,如此三度,切片)90克当归身90克功能主治治悬痈已成,服药不得内消,服之未成者即消,已成者即溃,既溃者即敛。用法用量水750毫

  • 臌症神效散

    药方名称臌症神效散处方炒麦芽1钱,槟榔1钱,甘遂1钱。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水肿胀满。用法用量每服5分,黄酒冲服。到80天买猪肝1付,去净白皮,以竹刀切片,放沙锅内焙干,为细末,开水冲服;至100天吃

  • 三星汤

    药方名称三星汤处方金银花60克蒲公英30克 生甘草9克功能主治治对口痈。用法用量水煎服。注意阴症大溃者,此方不可复投。摘录《辨证录》卷十三

  • 调脾丸

    药方名称调脾丸处方丁香49个,半夏49个,巴豆49个,胡椒49个。制法上为细末,枣肉为丸,如粟米大。功能主治小儿脾疾,胸膈不和,泻痢,喘嗽。用法用量每服1丸,食后随汤水送下。如胸膈不和,煎生姜送下;泻

  • 长肉生肌药

    药方名称长肉生肌药处方大黄1两,雄黄半两,蓖麻半两(去壳),轻粉1钱,乳香1分。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瘰疬。用法用量依疮口大小掺之,亦用云母膏外贴。疮口大者,10日可愈。摘录《医方类聚》卷一八○引《吴

  • 除痰丸

    药方名称除痰丸处方天南星(炒)2两,半夏(汤洗7次)2两,蛤粉(微炒)1两,皂角大1挺(去皮弦子,用水1大盏揉汁)。制法上除皂角汁,3味共为细末,调面糊和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宿饮不消,咽膈不利,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