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方剂>立效饮

立效饮

活幼心书》卷下:立效饮

药方名称立效饮

处方黄连30克 北细辛(去叶)7.5克玄明粉6克

制法上药细锉,或晒或焙,为末,仍同玄明粉放乳钵内杵匀。

功能主治治小儿口内牙根舌上发疮作痛,致语言饮食不便者。

用法用量每用少许千点患处,或用3克,新汲井水调涂疮上。儿小者畏苦,不肯点咽,用蜜水调抹烂处及舌上,令白化。咽痛,茶清调下。

摘录活幼心书》卷下

丹台玉案》卷四:立效饮

药方名称立效饮

处方川芎当归玄胡索 丹皮姜黄茴香红花各4.5克 桂心秦艽赤芍各2.4克

功能主治治妇人为房事所伤,阴户内胀疼难忍。

用法用量水煎,临服加煮酒适量。

摘录丹台玉案》卷四

《玉案》卷五:立效饮

药方名称立效饮

处方茯苓2钱,车前子2钱,木通2钱,黄连1钱8分,泽泻1钱,苍术1钱。

功能主治脾经湿热作泻。

用法用量加灯心30茎,水煎服。

摘录《玉案》卷五

眼科阐微》卷三:立效饮

药方名称立效饮

处方黄连2钱(一半生用,一半酒炒),黄芩2钱,芒消1钱,薄荷叶3钱,大黄3钱(一半生用,一半酒炒),连翘1钱,栀子2钱,甘草5分。

功能主治时行赤眼症。一切实热,里急后重,脏毒下血,酒毒,膈热,肚疼。

用法用量水煎,食后温服。

摘录眼科阐微》卷三

《玉案》卷四:立效饮

药方名称立效饮

处方川芎1钱5分,当归1钱5分,玄胡索1钱5分,丹皮1钱5分,姜黄1钱5分,大茴香1钱5分,红花1钱5分,桂心8分,秦艽8分,赤芍8分。

功能主治妇人为房事所伤,阴户内胀疼难忍。

用法用量临服加煮酒1钟。

摘录《玉案》卷四

普济方》卷三八八:立效饮

药方名称立效饮

别名立效散

处方木通甘草王不留行、竹胡荽滑石海金沙、山栀子槟榔各等分。

功能主治小儿诸淋不通,茎中疼痛。

用法用量立效散(《婴童百问》卷八)。

摘录普济方》卷三八八

《温氏经验良方》:立效饮

药方名称立效饮

处方当归4两,炒甘草2两,赤芍药1两,酸榴皮1两,炒地榆1两,罂粟壳4两(炒黄)。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诸般恶痢,或赤或白,或脓血相杂,里急后重,脐腹绞痛,或下五色,或如鱼脑,日夜无度,或噤口不食。

用法用量每服2钱,水1杯,煎至7分,去滓,空心、饭前温服。小儿酌量大小加减服之。

注意忌食生冷,油腻、鱼腥。

摘录《温氏经验良方》

猜你喜欢

  • 血府逐瘀汤

    药方名称血府逐瘀汤处方当归生地各9克桃仁12克红花9克枳壳赤芍各6克柴胡3克甘草3克桔梗4.5克川芎4.5克牛膝10克药理作用1.29,对微循环作用的观察表明,消化道给药后,能明显改善由高分子右旋糖酐

  • 诃子四柱散

    药方名称诃子四柱散处方人参(去芦)1两,白茯苓(去皮)1两,附子(炮,去皮脐)1两,木香(纸包,煨过)半两,诃子半两(湿纸包,炮,取皮用)。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脏腑虚怯,本气衰弱,脾胃不快,不进饮食

  • 白灵药

    《种福堂方》卷四:白灵药药方名称白灵药处方芦甘石1两,黄连1钱,黄柏2钱,黄芩2钱。制法将三黄煎浓汁,将甘石放在银罐内,烧极红收汁,约9次,以甘石酥为度,晒干研细,加冰片5分。功能主治生肌长肉。主口碎

  • 寻痛丸

    药方名称寻痛丸处方草乌(去皮、尖,生用)乳香(火熨)没药(火熨)五灵脂各90克 生麝香少许制法上药为末,酒糊丸,如指头大,朱砂15克,研末为衣。功能主治行气止痛,活血散瘀。治跌打损伤,痛不可忍。用法用

  • 防风如神散

    药方名称防风如神散处方防风、枳壳各等分。功能主治风热气滞,粪后下血。用法用量每服3钱,水1盏,煎至7分,去滓,空心服。摘录《妇人良方》卷八

  • 宣郁定痛汤

    药方名称宣郁定痛汤处方白芍30克川芎当归丹皮各9克柴胡6克甘草白芥子大黄牛膝炒栀子各3克功能主治治两胁作痛,日久不愈,时作时止,作时身发寒热,不思饮食,属肝胆气郁,肝血瘀阻者。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辨

  • 鹿角露丸

    《普济方》卷二二二引《卫生家宝》:鹿角露丸药方名称鹿角露丸处方鹿角霜2两,白茯苓1两,山药1两,远志半两(去心),附子1个(炮,去皮尖)。制法上为细末,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精气虚滑,真气不接

  • 追虫丸

    《医学入门》卷七:追虫丸药方名称追虫丸处方大黄黑丑各30克山楂莪术各18克槟榔大腹子各12克雷丸砂糖各9克木香6克 皂角3克制法上药为末。功能主治治虫证。用法用量每次3~9克,开水调服。摘录《医学入门

  • 六陈汤

    药方名称六陈汤处方青皮、陈皮、干姜、甘草、乌梅、米壳。功能主治痢疾。用法用量水煎,空心服。摘录《便览》卷二

  • 蝉朱散

    药方名称蝉朱散处方蝉蜕(水洗过)1两,朱砂1两,白茯苓1两。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小儿夜啼。用法用量临卧用鸡冠血并蜜汤调下。摘录《普济方》卷三六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