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方剂>红内消散

红内消散

方出《本草纲目》卷十八,名见《医部全录》卷四一六:红内消散

药方名称红内消散

处方红内消。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小儿龟背。

用法用量用龟尿调,点背上骨节,久久自安。

摘录方出《本草纲目》卷十八,名见《医部全录》卷四一六

《直指》卷二十二:红内消散

药方名称红内消散

处方何首乌半两,远志3钱(水浸,取肉,蘸姜汁焙),赤茯苓3钱,川芎3钱,北梗3钱,苦参3钱,赤小豆3钱,赤芍药3钱,蔓荆子3钱,威灵仙3钱,生甘草半两。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痈疽内蕴热,外发热者。

用法用量每服2钱,加麦门冬14粒煎汤调下。

摘录《直指》卷二十二

医学入门》卷六:红内消散

药方名称红内消散

处方红内消5钱,当归5钱,茄片5钱(或茄蒂),甘草5钱,羌活5钱,黄芩5钱,麝香5分。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丹毒,毒气入里,腹胀欲死。

用法用量每服2钱,生地黄煎汤调服。

摘录医学入门》卷六

咽喉脉证通论》:红内消散

药方名称红内消散

处方蜈蚣(去头足,切断,同米炒,以米黑为度)、乳香(去油尽)、血竭(另研)、雄黄、象贝母、穿山甲(炒)、没药(去油尽)、辰砂(水飞净)各等分,麝香(拣去毛皮,干研)少许。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咽喉一切诸证,并无名肿毒,已溃未溃,均可使用。

用法用量每服7分,小儿减半,和煎药同服;酒下亦可。

摘录咽喉脉证通论

猜你喜欢

  • 喉蛾煎

    药方名称喉蛾煎处方石膏(煅)5钱,菊花5钱,杏仁5钱,麦冬1两,苦参4钱。功能主治单、双蛾并喉闭。用法用量水3碗,煎1碗半,加蜜1盏,缓服。即开。摘录《仙拈集》卷二

  • 救胃煎

    药方名称救胃煎处方生地3钱,白芍3钱,黄连3钱,玉竹3钱,炒枳壳8分,杏仁3钱,桔梗2钱,石膏4钱,麦冬3钱,花粉3钱,生甘草1钱,黄芩3钱,厚朴1钱。功能主治噤口痢。用法用量加水3茶碗,煎取1碗半,

  • 麻根散

    《普济方》卷三五五:麻根散药方名称麻根散处方苎麻根(或麻笋)。功能主治产妇诸证。用法用量如产后恶血不散,冲心刺痛,以上药打烂,贴腹上,腹巾包之。如无麻根,以麻笋同苎麻作枕头睡,苎麻根包在腹上,立愈。如

  • 槐角枳壳汤

    药方名称槐角枳壳汤处方槐角(炒)、枳壳(炒)、黄连、黄芩、当归、白芍药、赤茯苓、甘草、乌梅(烧存性)。功能主治痔漏下血。用法用量上入生地黄,煎服。摘录《准绳·类方》卷六

  • 保孺丸

    药方名称保孺丸处方鳖甲1枚(醋煮,锉),柴胡(去土净称,锉细)2两,青橘皮(去白称)2两,使君子(去壳)1两,杏仁6两(汤浸,去皮尖,生用)。制法上一处拌匀,用猪肚1枚,去脂膜,入前项药在猪肚内,以针

  • 胶艾散

    药方名称胶艾散处方艾叶1升,阿胶如手掌大,竹茹1升,干姜2两(1方无竹茹,加干姜成7两)。功能主治上焦热,膈伤,吐血、衄血或下血连日不止。用法用量上(口父)咀。以水3升,煮取1升,去滓,纳马通汁半升,

  • 巴豆涂方

    药方名称巴豆涂方处方巴豆(去皮,生用)1分,酽醋1合。制法上药先以新布揩令赤,于故沙盆内,用醋磨巴豆如稀膏。功能主治疬疡风,面颊颈项忽生斑驳如癣。用法用量涂于患上。摘录《圣济总录》卷十八

  • 粉红丸

    药方名称粉红丸别名温惊丸处方天南星(腊月酿牛胆中百日,阴干,取末)4两(别研,无酿者,只锉炒熟用),朱砂1钱5分(研),天竺黄1两(研),龙脑半字(别研),坯子胭脂1钱(研,乃染胭脂)。制法用牛胆汁为

  • 柏叶散

    《太平圣惠方》卷七十三:柏叶散药方名称柏叶散处方柏叶45克(微炙)续断45克 芎藭45克禹余粮75克(烧,醋淬七遍)艾叶30克(微炒)阿胶30克(捣碎,炒令黄燥)赤石脂30克牡蛎30克(烧为粉)地榆3

  • 白石英汤

    《济生》卷二:白石英汤药方名称白石英汤处方白石英半两,细辛(洗去土)半两,五味子半两,陈皮(去白)半两,钟乳粉半两,阿胶(锉,蛤粉炒)半两,桂心(不见火)半两,人参半两,甘草(炙)半两,紫菀(洗)1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