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方剂>苦葶苈丸

苦葶苈丸

圣济总录》卷八十:苦葶苈丸

药方名称苦葶苈丸

处方葶苈(纸上炒)39克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炒,研)9克 陈橘皮(汤浸,去白,焙)12克防己30克 赤茯苓(去黑皮)紫苏郁李仁(汤浸,去皮、尖,炒,研)各15克

制法上七味,除杏仁郁李仁外,余均捣罗为末,再与二仁和匀,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水气喘满,小便赤涩,腰腿浮肿,不得眠睡。

用法用量每服20丸,食后煎橘皮汤下,一日二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八十

《宣明论》卷八:苦葶苈丸

药方名称苦葶苈丸

处方人参2两,苦葶苈4两(于锅内纸上炒黄色为度)。

制法上为细末,用枣肉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一切水湿气,通身肿满不可当者。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医学纲目》引作“葶苈丸”。

摘录《宣明论》卷八

圣济总录》卷八十:苦葶苈丸

药方名称苦葶苈丸

处方葶苈(纸上炒)1两3分,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炒,研)3钱,陈橘皮(汤浸,去白,焙)4钱,防己1两,赤茯苓(去黑皮)半两,紫苏叶半两,郁李仁(汤浸,去皮尖,炒,研)半两。

制法上5味为末,与2味研者和匀,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水气喘满,小便赤涩,腰腿浮肿,不得眠睡。

用法用量每服20丸,食后煎橘皮汤送下,1日2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八十

猜你喜欢

  • 橘香丸

    《卫生总微》卷十二:橘香丸药方名称橘香丸处方陈皮1两,木香1两,姜黄(切片)半两,草豆蔻仁半两,白术(锉,炒)半两,牵牛子(炒)半两。制法上为细末,滴水为丸,如麻子大。功能主治小儿疳积。黄瘦盗汗,腹胀

  • 大效妙应丸

    药方名称大效妙应丸处方附子1只(6钱重,炮,去皮脐),木香(不见火)3分,丁香(不见火)3分,荜茇3分,荜澄茄3分,胡椒3分,硇砂2分(别研)。制法上为细末,与硇砂和调,汤浸炊饼心,搦去水,成糊为丸,

  • 半表半里中和汤

    药方名称半表半里中和汤处方人参2钱,陈皮2钱,黄耆1钱5分,当归1钱5分,白术1钱5分,白芷1钱5分,川芎、茯苓、皂角刺、乳香、没药、金银花、甘草节。功能主治痈疡半阴半阳,似溃非溃,似肿非肿,此皆元气

  • 地黄肉桂汤

    药方名称地黄肉桂汤处方党参(去芦,米炒)3钱,熟地4钱,半夏(制)2钱,归身2钱,吴萸(泡)7分,肉桂(去皮,另炖)6分。功能主治热补。主反胃,病在下焦,朝食暮吐,暮食朝吐,食入久而反出。摘录《不知医

  • 后七宝丸

    药方名称后七宝丸处方巴豆2分5厘,丁子2分5厘,大黄4分。制法上3味,先丁子、大黄为末,别巴豆研,纳中合治,面糊为丸,如绿豆大。功能主治下轻粉之毒。主粉毒所致口舌糜烂,饮食不下咽。用法用量制丁子法:丁

  • 附硫丸

    药方名称附硫丸处方黑附子尖2个(去皮,生用)蝎梢7个 熟硫黄末30克制法上药为细末,生姜自然汁和丸,如绿豆大。功能主治治小儿慢脾风,四肢厥冷者。用法用量每1岁服20丸,米饮送下。摘录《活幼口议》卷十五

  • 白鲜皮散

    《太平圣惠方》卷十七:白鲜皮散药方名称白鲜皮散处方白鲜皮15克黄芩15克秦艽15克(去苗)犀角屑15克甘草15克(炙微赤,锉)麦门冬15克(去心)大青15克杏仁15克(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

  • 官桂渴忒饼儿

    药方名称官桂渴忒饼儿处方官桂2钱(为末),渴忒1两2钱,新罗参1两2钱(去芦,为末),白纳八3两(研)。制法上药将渴忒用玫瑰水化成膏,和药末为剂,用诃子油印作饼子。功能主治生津,止寒嗽。主用法用量每用

  • 补原丸

    药方名称补原丸处方桑螵蛸、益智仁、人参、仙茅、山茱萸肉、菟丝子、干山药、巴戟。制法上为末,各照常制,芡实粉为丸。功能主治下元虚急,小水不禁,如脂如膏。用法用量每服70-80丸,莲肉汤送下。摘录《赤水玄

  • 胃炎煎剂

    药方名称胃炎煎剂处方党参10克,白术10克,茯苓10克,丹参15克,香附10克,良姜5克,甘草5克,青黛1克。功能主治健脾补气,佐以温中、理气、活血。主脾气不足,脾胃虚寒,兼气滞血瘀。用法用量取上方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