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方剂>茯苓饮子

茯苓饮子

《重订严氏济生方》:茯苓饮子

药方名称茯苓饮子

处方茯苓(去皮)半夏(汤泡七次)茯神(去木)橘皮(去白)麦门冬(去心)各30克沉香(不见火)甘草(炙)槟榔各15克

制法上药哎咀。

功能主治治痰饮蓄于心胃,怔忡不已。

用法用量每服12克,水250毫升,生姜5片,煎至170毫升,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重订严氏济生方》

《医方类聚》卷一五八引《济生》:茯苓饮子

药方名称茯苓饮子

处方茯苓(去皮)1两,半夏(汤泡7次)1两,茯神(去木)1两,橘皮(去白)1两,麦门冬(去心)1两,沉香(不见火)半两,甘草(炙)半两,槟榔半两。

功能主治痰饮蓄于心胃,怔仲不已。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每服4钱,水1盏半,加生姜5片,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医方类聚》卷一五八引《济生》

《陈素庵妇科补解》卷二:茯苓饮子

药方名称茯苓饮子

处方艾叶、参、苓、术、草、芎、归、陈皮香附、黄苓、杜仲大枣

功能主治清心。主妊娠3月,胎动不安。

摘录《陈素庵妇科补解》卷二

方出《外台》卷二十引《古今录验》,名见《鸡峰》卷十七:茯苓饮子

药方名称茯苓饮子

别名茯苓汤、茯苓杏仁

处方茯苓4两,杏仁4两,橘皮2两。

制法上切。

功能主治气忽发,满胸急者。

用法用量茯苓汤(《圣济总录》卷八十)茯苓杏仁煎(《普济方》卷一九四)。

注意忌酢物。

摘录方出《外台》卷二十引《古今录验》,名见《鸡峰》卷十七

猜你喜欢

  • 加味归芎饮

    《医学集成》卷三:加味归芎饮药方名称加味归芎饮处方焦白术30克,生地30克,川芎15克,升麻3克。功能主治健脾养血。主脾虚血少。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摘录《医学集成》卷三《医学集成》卷三

  • 排脓收口方

    药方名称排脓收口方处方槟榔大黄当归羯羊角(火上烧,刮下,又烧刮)功能主治治诸疮溃后,口不合。用法用量上为细末,真麻油调敷。口如未合,加龙骨末少许,敷之即合。但勿性急,反为害。摘录《普济方》卷二九○

  • 斗肛丸

    药方名称斗肛丸处方白矾1两,附子1两,干姜1两。制法上药治下筛,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大便后出血。用法用量每服10-20丸,米饮送下,1日2次。注意忌猪、鸡、酒、面、生冷、鱼、油腻等物。摘录《

  • 地髓散

    药方名称地髓散处方生干地黄4两,莎草根1两,茜根1两,地骨皮(洗,焙)1两,庵(艹闾)子1两,茅根1两。制法上为细散。功能主治却病强身延年。主用法用量每服1钱匕,早晨温酒调下,午后再服。摘录《圣济总录

  • 防风黄耆汤

    《古今名医方论》卷二引柯韵伯方:防风黄耆汤药方名称防风黄耆汤处方防风、黄耆等分。功能主治中风不能言,脉沉而弱者。用法用量水煎服。各家论述用防风以驱逐表邪;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故用黄耆以鼓舞正气,黄耆得

  • 调和饮

    药方名称调和饮处方白芍3钱,当归1钱,川芎2钱,黄连2钱,黄芩2钱,桃仁1钱,升麻5分。制法上锉1剂。功能主治下痢稍久者。用法用量水煎,空心服。如红痢依本方;如白痢,用吴茱萸1钱,芩、连用酒炒;赤白痢

  • 百草霜丸

    药方名称百草霜丸别名针头丸处方百草霜半两,巴豆1分,杏仁1分。制法上用巴豆、杏仁2味,各于麻油灯焰上烧灰存性,同3味和匀,用蜡2钱熔开,和剂为丸,为芥子大。功能主治心腹痛及白痢。用法用量针头丸(《普济

  • 顺经两安汤

    药方名称顺经两安汤处方当归15克(酒洗)白芍15克(酒炒)大熟地15克(九蒸)山萸肉6克(蒸)人参9克白术15克(土炒)麦冬15克(去心)黑芥穗6克 巴戟肉3克(盐水浸)升麻1.2克功能主治治经前大便

  • 蓟菜汤

    药方名称蓟菜汤处方鸭跖草60克,小蓟30克,虎杖30克,蒲公英30克,平地木30克,黄芩24克,鱼腥草30克,败酱草30克。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祛痰止咳。主风温犯肺,瘀热内蕴,肺失宣降。用法用

  • 固齿将军散

    药方名称固齿将军散处方锦纹大黄(炒微焦)10两,杜仲(炒半黑)10两,青盐4两。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牢牙固齿。主牙痛牙伤,胃火糜肿。用法用量每日清晨擦漱;火盛者咽之亦可。摘录《景岳全书》卷五十一